ldquo不忘治病救人的本心rd

治白癜风吃什么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60529/4861814.html

11月1日,深圳迎来第四个“人才日”。因人才而兴的深圳,始终把人才当做第一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深圳医疗卫生领域,深圳也积极引进全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造福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百姓。

仁心仁术

她把解决疾病当成享受

“工作近40年了,曾经有人问我,怎样的一个医生才是好医生?我想说的是,一个好医生首先是一个好人,有好心、有好的技术,不忘初心,不忘治病救人的本心。当我看到我的年轻同事们,我的学生们,还有那些被我们治好的病人,我很高兴,在医学的路上,在中医传承的路上,在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今年10月,医院医院引进江苏省名中医全亚萍,医院脑病科学科带头人。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来,全亚萍秉持一颗热爱中医、享受中医的赤诚之心,以解决患者病痛为毕生追求,赢得了百姓的信赖和赞誉。

接下来,医院带领团队建立脑病科和全亚萍工作室,未来将其打造成中医一流、西医先进的省、市级重点专科。

耳濡目染

从小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

全亚萍的舅公是走方郎中,外公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她自幼耳濡目染中医的神奇魅力。

“舅公常常在家为患者针灸治疗,我记忆中,舅公一来,堂屋里就烟雾缭绕、艾香满屋。”

全亚萍说,看着一屋子的患者难受得被人搀扶着进来,治疗后舒服服地自己走出去,就对中医开始感兴趣。

大学见习时,医院蒋御天老先生及朱遇春老师,病人旋踵而至,针砭用药应手起效,不得不感叹中医的奇妙。

工作后,全亚萍先后跟随外公全国首批名老中医王玉玲、姜堰名中医章文庚、全国师承老师谢兆丰及国医大师周仲瑛、朱良春、沈宝藩等中医名家学习,留下了大量珍贵笔记,视若珍宝。

全亚萍进修神经内科期间,想方设法、软磨硬医院终生教授、神经病学首席专家侯熙德教授学习,哪怕值完夜班通宵未眠、也不肯错过一次随侍门诊的机会,她的决心和毅力打动了侯熙德,破例手把手教她神经系统检查技术并送给她几本自己编写的专著。

辨证施治

将现代诊疗技术

与中医药有机结合

年,全亚医院脑病科,带头建立了中医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将中医药、针灸、推拿、情志疗法、物理治疗和心理、康复整合在一起,形成中医综合诊疗模式。

她将中医的望闻问切和西医的视触叩听糅合起来,并将现代诊疗技术作为中医诊疗的延伸和拓展,成功开创多项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将脑病科创建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中心、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基地、泰州市眩晕诊疗中心。

全亚萍思维活跃,大胆创新,在诊疗中注重整体与个体相结合。她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复杂多因的,临床诊病的过程是一个抽丝剥茧如同破案的过程,不能只注意生病人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可能的诱发因素、成长经历、起居习惯、脾气性格,还要注意了解这个人所生活的环境、社会关系,才能对某些复杂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正确论治并预防再发。例如郁病、不寐、脏燥等。

她还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她认为,不同的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虽可出现相同的证候要素,却各自带有不同疾病特质,治疗当同中有异。病证结合,方证相应,体现辨证论治体系的真实内涵。

同时,她还注重七情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因为七情过极皆可致病,在很多疾病发生过程中都会找到情志相关诱因,比如眩晕、中风、偏头痛、胃脘痛等,充分运用情志疗法,可助缓解症状,预防复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特色疗法

治疗偏头痛、眩晕等

有“绝活”

从医30多年,全亚萍有自己的独特经验方法和技术专长。她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偏头痛、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脊髓病变、失眠抑郁症及神经科其他疑难杂症。

针对现代人高发的偏头痛问题,全亚萍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创新提出“邪扰脑络”理论,其病理基础是痰瘀,发病诱因是风邪,病机特点为“风扰痰瘀,脑络不和”,反复发作与痰瘀“夙根”胶着络脉有关,以“搜风剔络,化痰活血”为治疗大法,研制“天宁饮”系列方治疗偏头痛,形成偏头痛辨治规范,提高了临床疗效。

眩晕也是多发常见病,其中耳石症约占60%,患者表现为在特定的体位上突然发生天旋地转感,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全亚萍通过位置试验、手法复位及中药辨证治疗,明确诊断,缓解症状,预防复发。

在中风病方面,全亚萍着重预防为主的思想,创新提出“体质干预”法,对中风高危人群不同个体体质类型提供不同干预方案;对中风病急性期患者,采用多专业一体化治疗,综合防治中风病。

寓诊于乐

把看病过程当作“破案”

“把工作当成乐趣,把解决疾病当成享受。”是全亚萍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把看诊当作破案,抽丝剥茧,寻根问源,敢于质疑,医院已经诊治过的疾病,只要疗效不佳,就一定会再次全面四诊,慎防误漏。

曾经有医院已经就诊半年以上,诊断为“抑郁症”,一直抗抑郁治疗,始终没有效果。全亚萍观察她进入诊室时,步态不正常,走路姿势呈现剪刀样,详细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考虑为脊髓病变,果然,核磁共振提示为脊髓肿瘤,手术后痊愈。

“中医不是‘慢郎中’,除了调理和治慢病,对一些急症、危重症也有独到之处。”据全亚萍介绍,今年2月,正值新冠疫情发生,一位女性患者因“高烧持续2周”请求住院,根据规定,需做核酸检测后方能收治,可核酸取样3天后才能出结果,全亚萍见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盛,已在外院服用恩替卡韦等2周仍高烧,舌苔黄腻,脉濡。考虑为湿温,建议患者试服中药治疗,予三仁汤、王氏连朴饮加减,3天后随访体温已经正常,核酸检测及肥达氏试验均阴性,这个病人后来成为了中医的铁杆粉丝。

全亚萍还将中医情志疗法贯穿治疗全过程,花大量的时间与患者耐心沟通,必要时还要了解家人及朋友,深入挖掘患病始因,剖析疾病本质,从而有的放矢。擅长“话”疗,充分运用情志疗法,攻心为上,获得患者的信任,得到最准确的病史资料,从而明确病因,有利于正确的诊疗,甚至有的患者豁然明了,3-5付药后霍然而愈。

薪火传承

弘扬中医药文化

全亚萍紧跟国内外脑病学术前沿,围绕偏头痛、中风病、眩晕等优势病种,积极开展中医临床研究,主持、参与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15项,参与编写专业书籍4本,参与及主持的项目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2项及泰州市科技进步奖6项、新技术奖3项,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获得泰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4篇,三等奖4篇。

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全亚萍承担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规培生培养及本科教学、实习带教工作,指导下级医生诊疗,“中医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全亚萍将毕生所学和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和下级医生,向团队传递了充分的中医疗效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旁征博引,用生动的事例、形象的语言、通俗的道理讲解深奥的理论,寓教于日常诊疗工作中,带教的八名研究生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全亚萍,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泰州市名中医。

获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学会脑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脑病学组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名家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泰州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励评审专家、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评审专家、连云港科技局科技成果评审专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审稿专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泰州市中医神经内科专业组负责人。

—深晚君特选—

采写

深圳晚报记者周倩编辑

肖芷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okq.com/zzbx/10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