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高大上了说,腰椎管狭窄症就是一组慢性进行性脊髓、马尾及脊神经疾病,是由椎管发生的骨性或纤维性狭窄引起的脊髓、马尾及脊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往简单了说,大部分的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因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质增生而引起椎管狭窄,压迫神经。它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是中老年人群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
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通常以“行走一段路后腰疼、腿疼、跛行、休息后缓解继续行走”为主要症状前来就诊,医学上称之为间歇性跛行。
临床有两个常见的疾病会引起间歇性跛行,一个是腰椎管狭窄,一个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二者如何区别?见下图:
除了以上区别之外,二者之还有个很典型的区别,就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骑自行车不受限,不出现间歇性骑行障碍;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患者会出现骑行障碍。
其中的原因是:腰椎在长时间直立或后伸状态下腰神经根受压或缺血,从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而骑车时腰椎处于弯腰状态,原先受压迫的部位得到缓解,所以不出现神经压迫或缺血症状。但是,骑行时双下肢运动量加倍,使得下肢缺血缺氧症状加重,所以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病人就会出现骑行障碍。
为什么会发生腰椎管狭窄?引起椎管狭窄的病理改变是多方面,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1.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肥厚、骨化,椎间盘后突;
2.关节突肥大增生,从后方造成侧隐窝狭窄,压迫神经根;
3.椎弓根短缩或内聚,造成椎管矢状径和横径狭窄;
4.黄韧带增厚,从侧方、侧后方及后方造成椎管狭窄;
5.椎板增厚,从侧后方及后方压迫硬膜及马尾神经;
6.椎体滑脱,由于上下椎体的相对前后移位而造成椎管狭窄;
7.硬膜外病变(如硬膜外脂肪增生及纤维化,硬膜外束带、粘连等)造成椎管狭窄。
引起椎管狭窄的发病机制:
怀疑腰椎管狭窄症,该做哪些检查?1、腰椎X线
通常做腰椎正测位片及过伸过屈位片,腰椎X线片主要观察脊柱曲度的改变,椎间隙变窄程度,椎体缘是否有骨赘,关节突关节退变肥大程度,椎体是否滑脱等。
2、CT检查
腰椎CT可准确显示异常组织的性质,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真实性质和范围。可清楚地显示椎管横断面的骨性结构,对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椎间关节病变及神经孔周围极外型椎间盘突出的显示有独特的临床价值。
3、MRI检查
MRI能进行横断面、矢状面、斜切面的扫描,弥补了CT检查的不足。同时软组织显示好,尤其对髓内病变诊断率高。
得了腰椎管狭窄,该怎么治?1、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
如果您怀疑自己得了腰椎管狭窄症,医院建议您:医院检查诊断。对于已经得了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建议您及时进行治疗,这样才能避免疾病对身体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