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治疗现状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着电脑的普及,从事长期伏案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本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在当今崇尚自然理念下,中医中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日益显露出其优势,推拿整脊以其良好的临床疗效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对近几年有关颈椎病的推拿整脊治疗综述如下:

1、穴位按摩法

王氏[1]治疗老年性颈椎病先用摩法、拿法、擦法、揉法等不同手法,放松颈项部、肩部、背部以及相应病变部位肌群,后用拇指反复数次按揉病变棘突旁侧压痛点,再拿两侧胸锁乳突肌。穴位操作采用拇指指端分别按压或揉颈部风池穴、风府穴、哑门穴、天柱穴、大椎穴等配合以手太阳经的穴位如阳谷穴、后溪穴、少泽穴等,左右侧各操作一遍,随症加减局部穴位。例患者中痊愈73例,有效82例,无效5例,其有效率为97%。

徐氏[2]以按摩穴位为主治疗本病:⑴俯卧位手法先揉摩(及放松)点按捏拿风府、风池、哑门、天柱、肩井、缺盆诸穴,同时按摩患者双肩,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颈部肌肉,使颈部肌肉松弛。再从天柱开始沿正中督脉和两侧膀胱经行滑擦,点揉、搓捏至骶髂关节,尤其对肾俞、命门,腰阳关,八髎等穴搓揉至温热感为度,并点压环跳,委中、承山各穴之后,采用胸颈腰整体摇晃法、牵拉扳按、旋转复位正骨。⑵仰卧位手法患者仰卧位,穴取任脉天突、膻中、中脘、气海,中极,关元各穴,行点揉之后,以患者感酸胀,温热为准。⑶分别按摩风池,肩井,缺盆,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内关、外关等穴。共观察例,结果痊愈例,显效40例,好转3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97.2%。

邹氏[3]手法以按、揉、拿、抹为主。选穴为风府、风池、大椎、肩井、百会、印堂、玉枕、脑空、脑户等穴位。对照组用传统推拿法。结果第一疗程治疗组治愈率为%,对照组仅为6.67%,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实验组有效为81.67%,对照组为53.33%,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杨氏[4]先用常规的滚法、按法、揉法等在颈后、肩背、肩胛部放松。再点按、拿揉颈后穴,先施点拨法松解哑门穴旁开3cm到大椎穴旁开3cm使紧张的颈夹肌。再从风府到风池一段点按数遍,点按风府到百会的督脉路线数遍,在点按脑空到承灵的胆经路线数遍。同时配合扶领托枕拔伸法,共治疗例,治愈例,好转6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8.40%。痊愈组中平均治愈时间为15天。

易氏[5]采用分段点压推拿法共治疗例各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神经根型型,椎动脉型78例,交感神经型35例,混合型例。其手法为点压推拿,点揉太阳穴至率谷、风池穴及颞肌肉附着点、、肩井穴及双侧斜方肌、双侧颈椎横突及锁骨上窝、双侧天宗及菱形肌及颈部提升牵引,前屈后伸旋转运动,最后以拿捏、叩击颈项肩臂肌肉结束。本组病例最少治疗2次,最多治疗20次,平均治疗11次.治愈例.好转例,无效5例,有效率99%。

张氏[6]选用经外奇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其定位及操作如下:颈臂穴(气舍穴与缺盆穴连线之中点)。用拇指指腹缓慢用力点按该穴。可有酸、麻、胀、困等得气感沿上肢传导,若用力恰当可传导至指部;臂挠本穴(三角肌粗隆后下方约一横指处)。用拇指拨之,其感传可传导至手部;扭伤穴(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三寸,前臂内旋位取穴)。点按应尽量使其感传可传导至病变部位;颈肩点(第二掌骨头尺侧与背面交界处)。点按时向第二掌骨方向用力。以患者自觉颈项部肌肉有放松感,局部有温热感为佳。

2、颈部复位法

陈氏[7]治疗采用旋转复位手法复位,患者取矮端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触到偏移的棘突固定之,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置于下颌部,使颈略前屈,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向上方旋转,同时左手拇指稍用力向左下推按,常听到“咯”的一声,拇指下有轻度移动感触至平复或有改善,手法告毕。复位后拇指在局部行分筋理筋手法使颈部痉挛的肌肉得到松解。手法隔天1次。对照组中医辨证痰浊内阻者,用温胆汤加减;气血亏虚者,八珍汤加减。结果治疗组60例,有效率91.7%;对照组60例,总有效率7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许氏[8]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先在患者颈部寻找阳性反应点,再充分放松颈肩背部肌肉群,后采用定点定位整复错位小关节,首先整复胸椎(多在T3-T4),术者两手掌相对用小鱼际部置于患椎两侧,缓慢用力推开附近软组织后,使双手鱼际部紧贴胸肋关节,将自身重力经两肘传导至鱼际部,感觉均抗后瞬间发力,完成矫正,多可闻及弹响声。然后整复颈椎(多在C6-C7)患者坐位,抬头挺胸,全身放松,术者站于患者身后一侧,一手拇指固定阳性点,另一手置于患者面颊部,令患者头部前屈10°~15°,并向患侧旋转15°~20°,用发力手带动患者头部向健侧缓慢旋转,双手协调旋转角度,当感觉力的交叉点到达固定点时,瞬间旋转用力,常可听到弹响声,压痛点明显减轻或消失。共治疗患者千余人次。治愈率为95%,总有效率达%。与传统疗法相比,本方案具有简便易行,诊断清晰,目的明确,副作用小的优势,避免了因治病而致病,且疗效明显,安全系数大。

胡氏[9]认为在侧扳推拿时,患侧头部向健侧旋转15°~30°,这个体位可使椎间孔受到牵张,加上侧扳的力量落在病变部位的交叉上,可使病变部位的椎间孔张开,以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故在此特定体位下行侧扳复位法。临床痊愈71例,显效30例,好转17例。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9次,平均4次左右。

杜氏[10]先对颈肩部进行肌肉放松,医生后用拇指在颈椎棘突两侧触诊,摸清楚颈椎棘突偏歪的部位和方向后,用与患者棘突偏歪方向同侧的拇指推顶住偏歪的棘突为支点,另一臂的肘部抱住患者头部,让患者头前屈,将头向患侧旋到最大限度时,嘱其放松颈部肌肉,医生用肘向上托起头部,同时推顶偏歪棘突的拇指轻推偏歪的棘突,常听到“卡咯”的一声清脆复位声,拇指下有棘突移动感,再以同法施与下一椎体的另一侧棘突,触诊颈椎两侧局部压痛减轻或消失,证明手法成功。复位后再以旋推法、擦法等手法放松颈肩部肌肉即可。治愈49例,好转33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5.35%。

熊氏[11]将8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以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医者先用拇指触诊法在患者颈部棘突旁触摸有无棘突偏歪及压痛点,将它作为阳性“反应点”,然后进行复位手法操作。以左侧为例患者低头,医者以右手拇指指腹按住相应的阳性“反应点”,其余四指扶住患者头枕部,医者以左手掌心托住患者下颊部,嘱患者头微向左旋,医者右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向下用力按,左手向上后拉,两手协调同时用力,使患者颈部左旋,此时往往可听到“咔嗒”响声或拇指下有滑动感,手法完成,右侧同理。手法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0%,时照组有效率93.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疗程明显缩短。本手法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的优点。

张氏[12]针对病变部位不同采用短杠杆微调手法,先放松颈肩部肌肉。调节上颈椎时以一侧拇指顶住患者错位颈椎骨对侧后凸之关节突内下侧;另一侧手掌托住患者下颌及颞枕骨下缘,医者托患者头颈部之手先将其向上提托,在对患者头颈施纵向拔伸力量下引导患者头颈向患侧旋转10°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头颈旋转幅度3~5°,拇指同时向上外推冲关节突,即可整复。调节下颈椎时以一侧拇指顶住患者错位颈椎棘突;另一侧手掌托住患者患侧颈根部,医者托患者头颈部之手先将其向上提托,在对患者头颈施纵向拔伸力量下引导患者头颈向键侧侧曲10°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头颈侧曲幅度3~5°,拇指同时向上内推冲棘突,即可整复。结束时以双手在颈、肩、上背部作揉法、滚法、摩法等放松手法,治愈例,显效例,有效3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7.5%。

张氏[13]治疗混合型颈椎病,先局部放松、仰卧牵引然后行坐势牵引扳法。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患侧侧后方,呈马步势,一手托住患者下颌部,另一手固定后枕部,根据病变部位确定头前倾角度;将患者头部向上拔伸端提,然后迅速敏捷地向患侧扳转,可听到“喀吧”响声,用同样的方法向健侧扳转1次。最后行拔伸牵引法,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患侧侧后方呈马步势,屈曲肘关节,用肘将患者的颈及下颌部托住,另手拇指按在后凸的棘突上,根据病变部位确定前倾角度。将患者头部向上拔伸端提的同时拇指用力按压后凸的棘突,有时也会听到“喀吧”响声。依本法共治疗例患者均有效,其中优例,良52例,一般39例。

3、整脊疗法

王氏[14]采用坐位枕颌布托牵引,颈部前屈15~20°,牵引重量7kg,牵引约5分钟后医者立其后侧,首先采用推拿手法放松病者颈项肩背部肌肉,然后实施整脊手法:(1)医者双拇指由上而下依次抵住颈椎棘突两侧,其余四指则自然环抱颈部,使颈部做后伸、前屈运动。(2)医者左手屈肘用肘窝托住病者颌部向左侧扳至60~90°,同时右手拇指由上而下抵住颈椎棘突,左侧向右侧推挤,对侧同理。(3)医者扶住病者的右肩向左侧推,使颈部向右侧屈,反之亦然。(4)医者一手屈肘用肘窝托住患者的下颌,右手全掌扶住枕骨的下沿,同时用力向上端提,以患者臀部离开坐椅为准,连续10余遍。(5)用推拿理筋手法使患者放松,解除牵引,整脊完毕。共治疗45例总有效率为95.6%。

常氏[15]以整脊法治疗颈椎病,先以推、滚、拿、点穴为主,松解肌组织,同时也为下一步治疗手法打好基础。再用手法旋转、拔伸复位、顶推引伸等。最后用挤法、啄法、拿法、拍打法等,以患者颈肩部发热为佳,从而完成整个手法。收集确诊为颈椎病患者通过整脊按摩治疗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治愈70例,2个疗程治愈38例,3个疗程治愈35例,3个疗程总治愈率达94%,有效率%。

岳氏[16]治疗颈椎病引起眼部症状,先在QY-4型牵引椅下施行正骨手法,根据触诊及X光片确定的错位关节,错位方向和形式的不同,施以不同的手法,如摇正法,搬正法,推正法等,6次为1疗程,1日1次。同时采用波姆红外光照射时,部位要选在劳损点处,即在颈椎病变有关的肌肉附着点上有摩擦音之处。6次为1疗程。32例中治愈6例,显效22例,改善4例,无效0例。

李氏[17]等治疗本病先以理筋放松手法放松颈肩背部。再施以提项旋转法,以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一下托住后枕部,使患者头部呈自然放松位,先轻轻左右摇晃,然后托提头部向上并逐步加大转动范围,先旋转至一侧接近生理限度时,再以适当力量继续旋5°~10°,通常可闻及颈后小关节弹响声。对侧亦以同样方式提项旋转。最后做推棘旋扳法,在理筋放松手法的基础上,结合颈椎正位片确定偏歪之棘突,侧重于纠正偏歪棘突。患者头颈位于轻度前屈位,术者立于一侧,以一手拇指顶按偏歪之棘突,另一手掌托住患者下颌,先轻轻旋转放松,手下无抵抗感时再加大旋转角度,至活动极限时稍作旋扳动作,另一手拇指则同时向对侧推顶偏歪之棘突,多可闻及颈后小关节弹响声。药物颈枕18味经过加工、粉碎成粗未状的中药填充于枕中,依患者自身情况调节高低。结果治愈例,好转43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达97.85%。

王氏[18]采用旋转复位手法,患者取端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触到偏移的棘突固定之,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置于下颌部,使颈略前屈,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向上方旋转,同时左手拇指稍用力向左下推按,常听到“咯”的一声,拇指下有轻度移动感触至平复或有改善,手法告毕。复位后拇指在局部行理筋手法。并点按风池、天宗穴,用力揉按使颈部痉挛的肌肉得到松解。同时辨证后给中药煎服,药用葛根、苡仁、板蓝根、牡蛎各15g,桃仁10g。在此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减。10次为一个疗程,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95例,好转24例,未愈7例。

3、综合疗法

(1)配合牵引

周氏[19]通过先按揉督脉、膀胱经、胆经等路线,后拿揉放松肩、颈部。再将按摩单叠成长条状置于颈项部,医者两手拽住按摩单的两端,固定好头部,缓慢用力牵引,再施巧力一拉,听到“咯瞪”一声,表示操作成功。而后再放松颈、肩部,最后用两拇指向上均匀用力顶按风池穴,以达到牵引的目的。治疗时间最长的45次,最短的5次,平均20次,总有效率为97.95%。

詹氏[20]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采用颈椎牵引、推拿及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对照组只行颈椎牵引、推拿,隔天1次,10次1疗程。治疗前后按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颈椎功能改善更明显(P0.01)。

(2)后伸体位

蒋氏[21]先以手法松弛颈肩部肌肉,解除枕额肌紧张痉挛,再行后伸端提法,患者端坐,头后伸位,医者立其后,双手拇指与四指分开,用小鱼际托住患者枕部,其余四指并拢托住患者下颌部,向上端提3~5遍。然后施以后伸扳颈法,患者端坐,头后伸位,医者立其后,左手拇指与四指分开,呈虎口状置于患者第七颈椎处,纠正患者头颈至中立位,右手扶住患者额部向后下缓慢按压头部3~5遍,有恢复颈椎生理弧度的作用。最后采取被动扩胸法。治疗结果优30例,良16例,可2例,优良率95.8%。

(3)其它疗法

李氏[22]采用颈肩部放松及颈部斜扳法配合按揉足部颈椎反射区治疗颈椎病,共收治30例,临床痊愈18例(60%),显效10例(33.3%),好转1例(6.7%),无效0例,总有效率%.

雷氏[23]等采用整体平衡推拿法:先施颈部常规推拿治疗,然后在腰背部及双下肢后侧另加用推拿手法操作或踩跷方法,腰背部及双下肢后侧治疗。结果共治疗例患者,治愈55例,显效64例,有效4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5.4%。并认为脊柱平衡推拿法对颈椎病患者的疼痛、肢体酸软于力的症状有明显改善。

4、作用机理研究

胡氏[24]为探讨不同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段脊柱生理曲度改善的效果。将6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单纯放松手法,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手法,治疗6个疗程前后分别测定颈椎生理曲度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每组治疗前后也分别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单纯放松手法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生理曲度,因其手法安全性、可调控性强,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良好方法。并认为单纯放松手法作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没有使用正骨类手法,降低了手法的难度,增加了手法的安全性和可调控性;而且对操作者的要求不高,容易规范动作。

王氏[25]为客观评价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了解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变化,TCD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对采用侧扳拔伸牵引弹拨点按手法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了观察,并设阳性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坐位颈椎枕颌带式牵引法,于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同时检测X线的变化,并采用TCD技术分析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Vs、Vm、Vd的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14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67%。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总有效率76.69%。治疗后X线变化优于阳性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CD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认为侧扳拔伸牵引弹拨点按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使患者左、右VA及BA的Vs、Vm、Vd值明显增加,恢复或接近正常范围。脑供血情况得到改善,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成氏[26]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设治疗A、B、C组和对照D组。做推拿基础手法后,3个治疗组分别采用研究手法,进行不同力量的拔伸(A组为体重的1/10、B组为体重的1/7、C组为体重的1/5),对照D组不进行拔伸。结果表明通过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TCD检测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s、Vd及Vm参数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分析,治疗A、B、C组与对照D组比较,P,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B组与治疗A、C组比较,P,其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拔伸力在体重的1/7时,临床疗效最好且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改善最明显。

5、小结

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具有显著的疗效,经济而无毒副作用,病人容易接受,逐渐成为本病治疗的首选方案。在文献资料统计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疗效评定准不统一,以至临床结果相差较大,不能全面反映疗效结果,还有些样本观察偏少,治疗结果不具有代表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在不断总结推拿手法治疗经脸的基础上,规范众多、过乱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颈部的扳法,应该从安全角度出发,对手法进行规范。科学地设立对照组从成本、效果(特别是远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促进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作用。同时也应该加强疗效评价的标准研究及远期疗效的跟踪随访。

亚健康手法调理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okq.com/zlsd/4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