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看似坚硬,椎管包膜内却有着脆弱的脊髓和复杂的神经根。
如果要形容脊柱外科手术的难度,就好比在打开鸡蛋壳的情况下丝毫不破坏鸡蛋壳里的那层薄膜。稍有不慎,碰到不该碰的,脊髓神经就可能受到损伤,导致患者神经受损,重则瘫痪,甚至死亡。
一个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从临床实践开始,至少需要15年的锤炼,仍难保证手术中不会偶尔发生一次轻微的抖动,无法彻底排除误伤风险。
11月5日,进博会医疗展区内,美敦力首次在中国展出的专业智能脊柱机器人系统“mazor×stealthedition”却能在“解放”医生的同时,大幅降低手术的风险。
“在传统的脊柱外科手术中,要提前制定精准的手术方案难度相当高。”美敦力公司脊柱疗法和智能设备事业部市场产品经理吕鑫表示,术前ct拍摄的脊柱情况经常与躺在手术台上的实际情况有出入,有些病人的脊柱还会因为发育不良或解剖变异,让手术医生“大吃一惊”,相当考验他们的应变能力。
吕鑫透露,专业智能脊柱机器人系统有先进的算法,可以基于术前ct模拟出患者的3d脊柱模型,并辅助医生制定手术方案。实际手术中,医生手动操作部分仅需要20%左右。
记者注意到,在专业智能脊柱机器人系统的上方,有一个导航摄像头,通过红外技术,引导医生和脊柱机器人避开“雷区”,寻找精准的进钉角度,还会推荐螺钉类型和尺寸,综合定位精准度误差小于1.5毫米。医生还能通过屏幕实时观察手中操作的脊柱手术工具是否“到位”。
目前,“mazor×stealthedition”已经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投放了多台套,参与了4.5万台手术,为病患植入了20多万颗螺钉。
美敦力方面表示,相比传统开放式脊柱手术,接受手术机器人辅助的脊柱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27%,并发症发生率减少48%,复诊量减少46%,术后感染率更低,还能减少手术过程对患者和医生的辐射。希望通过进博会平台的“加速”效应,加快专业智能脊柱机器人系统在中国上市的步伐。
栏目主编:张奕
本文作者:陈玺撼
题图来源:陈玺撼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