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
中医穴位推拿保健
集美区后溪镇卫生院
陈拥军
PROFILE
陈拥军
集美区后溪镇卫生院书记、院长,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
厦门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脏康复分会委员;
擅长中医内科、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应用传统经方治疗疑难病症上有独到见解。对各类人群后天综合调理、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指导有丰富经验,在慢性病各阶段的中医特色治疗和照护上有独到心得。
经络系统分布概况
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系统以经脉与络脉为主体。
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五别络
孙络
浮络
“集美科普”大讲堂
第六场开讲啦!
Aboutus
年4月29日,由集美区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集美科普”大讲堂第五场在后溪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开讲。集美区后溪镇卫生院院长陈拥军,以《中医养生保健》为主题,为社区居民普及经络、推拿的机理,以及常见病的中医推拿保健等知识。
讲座刚开始,宣讲老师就以大量图片、视频及具体案例,通俗易懂地介绍了什么是经络,讲解了什么是中医推拿,中医如何推拿保健等。
“经过老师的讲解,才算明白了推拿的机理,也清楚了经络上的学位以及怎样进行推拿保健。针对性的进行推拿保健,真的是太实用了”后溪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的王老先生说,院长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认识到正确掌握经络知识的重要性,我们会用自身行动来影响身边更多的老年人,针对性进行中医推拿保健。
讲座知识回顾
重点知识整理
推拿的作用原理!
01
对皮肤的作用
分析主要是摩、推、擦、搓等摩擦类手法。
(1)产生组织胺或类组织胺的物质,改善皮肤血供及营养。
(2)增强皮肤代谢;改善皮肤呼吸、分泌;促进皮肤衰老细胞脱落。
(3)升高局部皮温0.5℃~1.5℃。
(4)刺激皮肤中的神经末梢产生镇痛和调整内脏机能作用。
02
对肌肉的作用
(1)能使肌肉中闭塞的毛细血管开放,增强肌肉血供,提高肌肉工作能力。
(2)增强肌群血供,且血糖含量增高,促进损伤修复。
(3)能迅速有效的消除肌肉疲劳(与单纯休息比较)。
(4)能预防和治疗废用肌萎缩。
03
对关节的作用
(1)温热感强的手法,能使关节局部皮温升
高,改善关节血循。
(2)增强韧带、肌腱的弹性。
(3)促进关节滑液分泌。
(4)消除关节囊的挛缩和肿胀。
(5)增强关节运动幅度,提高比赛成绩。
04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1)按压类手法能扩张毛细血管,增强静
脉、淋巴回流(7倍)。
(2)能改善血管张力,促进血循。
(3)降血压5~10mmHg。
(4)减慢脉搏6次/分。
(5)提高血液中血细胞含量及白细胞吞噬能力。
05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1)调整兴奋与抑制的相对平衡。
(2)通过节段反射调节内脏功能。
(3)对植物神经功能影响较大。
06
其他系统
(1)增强消化腺分泌;调节消化治疗幅动;改善消化功能。
(2)机体氧耗增加10~15%。
(3)排泄增加:尿量及CO2均增加。
(4)使呼吸加深减慢;消除肺部啰音。
常用穴位取穴
重点知识整理
正确认识穴位
腧穴定位方法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2、”骨度“折量定位法
3、指寸定位法
头面部腧穴
百会
定位:督脉穴。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眩晕,健忘,头痛,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等。
四神聪
定位: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个穴位。
主治:同百会。
风池
定位:足少阳胆经。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中。经验取穴:拇食指放在颈部后方两侧,沿胸锁乳突肌上方向上枕骨下,左右各一。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鸣、项强感冒等。按压治头痛,眩晕,项痛。
攒竹
定位:足太阳膀胱经。眉头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按压可治眉棱骨痛。
鱼腰
定位:眉毛的中心。
主治: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目赤肿痛等。按压治眉棱骨痛,三叉神经痛。
睛明定位:足太阳膀胱经。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各种目疾、眼睑跳动、口眼歪斜。还可用于明目消皱。
太阳
定位: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寸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疾。按压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
迎香
定位:手阳明大肠经。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病、面痒等。按压治鼻病,特别是鼻塞流涕。
水沟(人中)
定位:督脉穴。在面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为急救要穴,中风,口眼歪斜,急性腰扭伤,癔病等。
四白
定位:足阳明胃经。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目疾等。按压治眼睑动,三叉神经痛。
地仓
定位:足阳明胃经。瞳孔直下,口角旁0.4寸。
主治:口角歪斜,齿痛。按压治面肌痉挛。
颊车
定位:足阳明胃经。下颔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咬牙时隆起最高点。
主治:口涡、流涎、眼睑动,齿痛、颊肿等。按压治牙痛,口眼歪斜。
率谷
定位:足少阳胆经。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主治:偏头痛,目痛,眩晕,面神经麻痹等。
躯干部腧穴:
天突
定位:任脉穴。前正中线直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呃逆等。按压治气喘,咽喉肿痛,失音,呃逆。
中脘
定位:任脉穴,胃募穴。前正中线直上,脐上4寸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消化不良等消化道及肝胆疾病。按压治胃痛,腹痛,呕吐,泄泻。
神阙
定位:腹部中部,脐中央。
主治:绕脐腹痛,脱肛,五更泄泻,中风,高血压等。按压治泄泻,中风脱证。
天枢
定位:足阳明胃经。平脐中,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呕吐,腹胀,泄泻,痢疾,便秘,月经不调等。按压治疗腹痛,泄泻,痢疾,便秘。
关元
定位:任脉穴。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主治:少腹痛,吐泻,带下,遗精,阳萎,尿频,尿急,尿痛,尿闭等。按压治遗精,遗尿,月经不调。
肩井
定位:足少阳胆经穴。在肩上,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
主治:肩背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等
天宗
定位:手太阳小肠经穴。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肩胛疼痛,肩周炎,肘臂外后侧痛。
上肢腧穴:
极泉
定位:手少阴心经。腋窝定点,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胁肋痛,四肢不举,心痛,胸闷,心悸,气短等。
曲池
定位:手阳明大肠经穴。屈肘,肘横纹桡侧凹陷中。
主治:肘臂肿痛,咽喉肿痛,腹胀,吐泻,高血压等
内关
定位:手厥阴心包经穴。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两寸。
主治:肘臂挛痛,呕吐,呃逆,失眠,头痛,等心、胸、胃的病症
外关
定位:手少阳三焦经穴。腕背横纹上两寸,桡、尺骨之间。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肩背痛等
神门
定位:手少阴心经穴。掌侧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主治:心悸,心痛,失眠健忘,头晕目眩等。按压治失眠。
合谷
定位:手阳明大肠经穴。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主治;:上肢病变,头痛,齿痛,三叉神经痛,催产,止痛等。面口合谷收。按压治头痛,咽喉肿痛等。
少商
定位:手太阴肺经穴。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指痛,咳嗽,气喘,喉痹,中风昏迷等。按压治咽喉肿痛。
下肢腧穴:
足三里
定位:足阳明胃经穴。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外侧1横指
主治:膝盖疼痛,下肢不遂;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肚腹三里留。
三阴交
定位:足太阴脾经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足痛;脾胃虚弱,腹胀肠鸣,月经不调,遗精,阳萎等
委中
定位:足太阳膀胱经穴。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
主治:下肢痿痹,腰痛;中风昏迷,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遗尿,小便难等。腰背委中求。
单式推拿手法
推拿认穴
还需掌握技巧
01
按压类手法
1、按法:用拇指或中指或食指的指端,分指按法、屈指按法、掌按法、肘按法等。在临床上应用较广。
2、拿法:用拇指和食、中两指对称用力,或用大拇指和其它四指对称用力提拿一定部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分三指拿法和五指拿法。常配合滚、揉、按等法用于肩、颈部、上肢、下肢等部位。
3、弹拨法:用手指端面沿与筋腱等条索状组织相垂直方向,做来回揉拨,如弹拨琴弦的手法。
02
摩擦类手法
1、摩法: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三指指面相关附着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做主动的环形有节奏的抚摩运动。分掌摩法和指摩法。常用于胸腹和胁肋部。
2、擦法:用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部位着力于一定部位上用直线来回的摩擦,能在体表产生温热舒服的感觉。分为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常用于胸胁、肩背、腰、臂及下肢。
3、揉法:用大鱼际、掌根部、手指的罗纹面吸定在穴位或一定的部位作轻快柔和的回旋运动。有掌揉法、大鱼际揉法、指揉法、前臂揉法、肘揉法。
4、推法:用指、掌或肘尖部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作上下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或顺时针方向旋推。分为指推法、掌推法、肘推法、分推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03
摆动类手法
1、滚法:手握空拳,以拿中环小指四指的近端指间关节吸定于患者体表通过腕关节主动的前后连续摇动使拳作滚动状。
04
振动类手法
1、抖法:用双手握住患者上肢或下肢远端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使患者肌肉关节发生抖动的手法。多用于四肢关节。
05
叩击类手法
1、拍法:用手指并在一起,掌指关节微屈,用虚掌在体表进行拍打。适用于肩部、腰背、四肢部等。
2、击法:分掌根击法、拳击法(背击法)、指尖击法、侧掌击法、小鱼际击法。多用于腰背部、臀部、四肢和头面部。
常见病的
中医推拿保健
重要知识点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可发生于中老年人,也可发生于青年人,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等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
1.颈型:(40%)
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特征是颈部僵硬、不舒服、疼痛,以及活动不灵活,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神经根型:(30%)
病人的手掌或手臂麻木、疼痛、握力减弱,有时连拿杯都觉得没有力,病情严重时,整夜疼痛难于入睡。
3.椎动脉型:(8%—10%)
病人的征状是偏头痛、眩晕,或者胸闷、
胸痛,甚至猝倒等。每次眩晕发作都和颈项转动有关。
4.交感神经型:(8%)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
5.脊髓型:(8%—10%)
患者出现上肢或下肢单侧或双侧麻木、酸软无力,严重的可出现活动不便,走路不稳甚至出现瘫痪等表现。
6.混合型:(4%)
凡有以上症状两种以上的患者,统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治疗原则:疏筋活血,理筋整复
手法:临床上以牵引为主,按压为辅的指导思想,配合揉、拿、弹拨,拔伸等手法
取穴:按揉风池、肩井、屈池、内外关、合谷、神门等穴
落枕
以患者颈项部一侧或两侧胸锁乳突肌痉挛、僵硬、疼痛为主要症状,轻者4-5天痊愈
成年人经常发作者,常为颈椎病的前驱症状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温经通络。
手法:以轻柔的滚法、推法放松
颈部肌肉。手法由轻至稍重。
最后可配合擦法和热敷法
取穴:风池、肩井、天宗等穴
失眠
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表现为:
1、入睡困难;
2、不能熟睡;
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4、频频从恶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
5、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
6、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
治疗手法:
推法、揉法、按法、拿法等
取穴:
印堂、睛明、攒竹、太阳、风池、肩井、神门
操作:
从印堂向上推至神庭,往返5-6次;再从印堂沿眉弓至太阳穴往返5-6次;再从印堂推至迎香穴,往返2-3次;从头顶开始用五指拿法,配合按、拿两侧肩井穴。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原因繁多,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
治疗原则:通经络、和气血
手法:以按揉、拿、推及滚法为主
取穴:风池、太阳、鱼腰、百会、肩井、攒竹(开天门)、推坎宫等,偏头痛取率谷穴。
胃痛
以上腹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消化道病症,
多见于胃炎,溃疡病等疾病
治疗原则:理气止痛
手法:摩、按、揉,推四横纹
取穴: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等。
便秘
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病证。西医为习惯性便秘,或暂时性肠蠕动功能失调的便秘。
治疗手法:摩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天枢,揉脐,揉或摩丹田。
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
眼疾
保护视力,缓解眼疲劳,注意眼卫生,提倡眼部保健
▍集美科普出品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完整出处
科普大讲堂生物安全与健康科普大讲堂
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获通过
党史上的今天4月26日日内瓦会议开幕
党史上的今天不得安排学生单独坐最后一排?教育部明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