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每周一谈》邀请到了县疾控中心传染应急部副主任医师高艳杰,由她就大家 高艳杰:布鲁菌病又称波浪热,是布鲁氏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人蓄共患。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牛、羊(主要是羊)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
记者:那么布鲁菌病的传染源又那些?高艳杰:染疫的羊、猪、牛等动物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人布病患者可以从染疫动物的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肉类等产品,甚至排泄物气溶胶等感染得病。经过大量布鲁氏菌病病例的调查分析,未发现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通过病人而传染引起的病例,所以人和人之间一般不会相互传染。
记者:布鲁菌病有哪些传播途径呢?高艳杰:一是经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如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防护不当,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二是经消化道感染,如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如羊肉串等)而受染;三是经呼吸道感染,布鲁氏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这三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时发生。另外,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
记者:布鲁菌病的易感人群有哪些?高艳杰:布鲁氏菌病疫区生产的羊、猪、牛等动物毛、皮等容易污染布氏菌,布氏菌在一般条件下能在皮毛上存活2-8个月,因而在接羔(助产)、育羔、剪毛的时候极易感染,皮毛收购、销售及皮毛加工人员容易被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也就是说不分男女老少都有得病的可能。
记者:那么得了布鲁菌病的临床有哪些表现?高艳杰:它的潜伏期一般1—3周,平均2周,也可延长至数月甚至1年以上。主要症状:一是发热:这是最常见症状,但发热的类型不一,变化多样。典型的热型为波浪式起伏,但目前少见,现多为低热,间歇热、弛张热、长期低热等。高烧时患者一般神志清醒,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鲁氏菌病所特有。二是多汗:多汗为本病的突出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居多,特别是晚上出汗增多,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可导致虚脱。三是关节肌肉痛:急、慢性期患者都可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的疼痛,急性期呈游走性,类似风湿病,主要在较大的关节,疼痛常常十分剧烈。慢性期的疼痛往往局限于某一部位,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酸痛。其他症状和体征病人可以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等表现,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
记者:得过布鲁菌病还可以复发吗?高艳杰:经抗菌治疗后约10%的患者出现复发,往往出现在初次治疗结束后3—6个月。复发主要与细菌的耐药性、细菌在细胞内的定位以及不规则治疗有关。
记者:那么布得了鲁菌病后能产生并发症和后遗症吗?高艳杰:一是血液系统可见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是眼睛可见葡萄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角膜损害,多见于慢性布鲁菌病。三是神经系统可见脑膜炎、脑膜脑炎、脊髓炎、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四是心血管系统主要为心内膜炎、偶尔可见心包炎、心肌炎、主动脉炎等。其他方面,妊娠妇女患布鲁菌病如不及时治疗,可流产、早产、死产等。
记者:人们对布鲁菌病应该怎样防护呢?高艳杰:对疫区的传染源进行检疫,治疗或者捕杀病蓄,加强蓄产品的消毒和卫生监督,做好高危人群的劳动防护和菌苗接种,建议接触重点养殖人群,多学一些防病知识,每6个月到区域内医院进行预防性筛查一次,确保发现异常及时治疗,以免拖延病程错过治疗最佳时间而转为慢性;同时,接触牲畜时经常戴口罩、带手套、对圈养殖的牲畜(牛、羊)等经常进行空气消毒;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达到减少疾病发生为目的。
声明:彰武融媒原创稿件作品,文字、照片和视频版权归属彰武县融媒体中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