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

山东前沿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介绍(点击链接查看内容)◆第二代多功能内热式针灸治疗仪火热招商(点击链接查看内容)◆医用臭氧治疗仪介绍(点击链接查看内容)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李洪裕,唐树春*(医院,陕西安康,)摘要: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8例PHN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两组患者均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PRI、VAS、PPI评分、SF-MPQ总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可快速缓解PHN,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脉冲射频;背根神经节中图分类号:R.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急性带状疱疹皮疹愈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自发性闪电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发作痛,针刺样疼痛伴持续性烧灼痛。多数患者PHN发作频率约10次/min,每次持续时间为几秒至十几秒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公认的世界性疼痛难题。近年来,我院应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PHN,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年1月至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47~76岁,平均(64.05±8.79)岁;病程2个月至7年,平均(2.71±1.08)年。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44~78岁,平均(63.91±9.02)岁;病程2个月至6.5年,平均(2.65±1.1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胸背部PHN患者;②病程≥1个月;③疼痛剧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6分;④规范化口服镇痛药物后疼痛控制不佳或不能耐受副作用;⑤能配合手术及随访。

排除标准:①神经痛但疱疹未治愈,或合并其他引起神经痛的潜在疾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及其他系统疾病;③有细胞毒药物及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史;④精神障碍或病情危重影响疗效评价者;⑤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治疗及随访者。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手术操作均在无菌手术室内完成,患者俯卧,用酒精纱布清洁大腿皮肤,贴负极板,与射频仪导线连接,进行常规监测生命体征。①穿刺:根据神经损伤范围选择一次治疗2~4个节段,范围广时可分次治疗,间隔1周左右;穿刺前行CT扫描,明确治疗靶点,测量穿刺深度及进针角度,确定皮肤穿刺点并标记;各穿刺点局部麻醉后用带有深度标记的射频穿刺针沿测量角度进针,经CT引导调整并确定穿刺针位于目标椎间孔内,回吸无液无血无气,注气无阻力;②测试:采用50Hz、0.2~0.4V电压诱发易感,采用2Hz、1V以内电压刺激,无受累区域肌肉抽搐;③脉冲射频:调至PRF模式,设定参数为:温度42℃,时间s,脉冲频率2Hz,脉冲宽度20ms,电压45V,间隔20s,连续治疗3次。

观察组加用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射频治疗结束后,拔除针芯,回抽无血无液后每节段注入复合液5mL(2%利多卡因5mL、复方倍他米松1mL、维生素B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再次回抽无血无液,注入浓度为20μg/mL的臭氧5mL/节段,拔出穿刺针,按压穿点3~5min,覆盖无菌辅料。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SF-MPQ量表包括3个部分:①疼痛评定指数(PRI),包括11项感觉评分,4项情感评分,每项0~3分;②VAS评分,患者根据自觉疼痛自主评分,评分0~10分,评分越大表示疼痛越剧烈;③现时疼痛强度(PPI),分为6级,患者根据对疼痛的主观感受在相应分值做记号。睡眠质量评分标准采用类似VAS的评分法,0分为疼痛对睡眠无影响,10分为由于疼痛而无法入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计量资料用n/%、x±s表示,用x2、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的SF-MPQ评分比较

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PRI、VAS、PPI评分及SFMPQ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2)。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气胸、脊髓损伤、肋间动脉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观察组7例患者出现穿刺区域肿胀、疼痛,均为轻症,1~3d内均自行缓解。

讨论

PHN是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的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疼痛性质多样,患者疼痛感受剧烈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并常常伴有情感障碍,治疗棘手,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PHN的方法很多,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治疗等,均可不同程度地缓解疼痛,但单一疗法存在各种不足,如药物起效慢、神经阻滞维持时间短、神经毁损创伤大等。

背根神经节属于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也是带状疱疹病毒最主要的感染潜伏部位,一旦发生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背根神经节损伤最为严重。脉冲射频可利用间断发出的脉冲式电流刺激脊神经背根神经节,激活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阻断疼痛信号传导,达到镇痛的目的。但裸露电极尖端温度不超过42℃,可以在阻断疼痛信号传递的同时保留其神经的运动功能,避免术后出现感觉减退、灼痛、酸痛及运动障碍等并发症。

脉冲射频治疗后行复合液及臭氧注射,使药液直接作用于背根神经节,可进一步阻断痛觉信号的传导,利于神经恢复。复合液中,利多卡因为常用局麻药;维生素B12是维持神经功能的必需维生素,参与神经髓鞘脂蛋白的合成,对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抑制自发性异位放电,阻断外周疼痛信号的传导;复方倍他米松属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后可快速持久地缓解受累神经纤维的炎症反应,同时阻断痛觉神经传导,消除疼痛。医用臭氧可诱导并激活抗氧化酶系统,从而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刺激神经末梢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肽等物质,抑制前列腺素、缓激肽及致痛复合物的释放,减轻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SF-MPQ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但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等,因此确切结论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综上所述,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PHN患者可快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本文文献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术交流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okq.com/yyzn/11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