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理诊断的目的和意义
1.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当根据临床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定位诊断存在困难是更具有价值。
2.为临床定性诊断提供线索。
3.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客观评价治疗的效果和判断预后。
4.观察治疗后神经肌肉恢复情况。
5.临床科研和基础研究。
NCV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V):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CV)的测定。
1.检测内容:SCV、MCV、SNAP波幅、面积和时限;MCV:末端潜伏期、CMAPs波幅、面积和时限。电位波形,是否有波形离散。
2.结果判断和意义:
(1)轴索损害
(2)脱髓鞘病变
3.临床应用
(1)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2)嵌压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3)神经根和神经丛病变的诊断:神经根病变时SCV测定通常正常,而神经丛病变时神经传导速度可以正常,但SNAPs可有明显的波幅降低。
(4)前角细胞病变的诊断
(5)肌病的鉴别诊断
EMG肌电图
肌电图(EMG):狭义的肌电图学是指用同心圆针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肌肉处于静息状态下,肌肉作不同程度随意收缩时的电活动。肌电图是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动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疾病,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及恢复状况。
1.检测内容:检测肌肉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波幅,安静情况下有无自发的电活动,以及肌肉大力收缩的波型及波幅。
2.结果判断和意义:明确神经源性损害(轴索损害)和肌源性损害;损害的范围和节段;提示病变活动的情况和神经再生的情况
3.临床意义
(1)前角细胞及其以下的运动神经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轴索损害时,EMG可以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的特点,而单纯脱髓鞘病变没有激发轴索损害,则EMG通常无异常
(2)通过选择不同肌肉进行测定,可以协助进行定位
(3)肌肉肌病
4.临床应用
可区别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诊断脊髓前角急、慢性损害(如脊髓前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疾病),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病变(例如肌电图检查可以协助确定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范围和预后)。另外对神经嵌压性病变、神经炎、遗传代谢障碍神经病、各种肌肉病也有诊断价值。此外,肌电图还用于在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追踪疾病的恢复过程及疗效。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