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

理论探讨《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

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一)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2)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棘突平。?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T6、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7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0-1.5cm,即为一个横突。?(2)胸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不易触抹清。?(3)腰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L3横突:最易触抹。在骶棘外缘与第12肋交界处或稍下即是。?另一方法:医生将拇、食指尽力张开,置于患者的腰肋部,食指的桡侧贴近患者的肋弓,拇指尖所指即为L3横突尖。?L4、L2横突:既然L3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L2、L4横突。?L5横突:位于髂后上棘的稍外上方。?3,关节突的触抹定位:在棘突的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颈腰椎关节突较深,胸椎者较浅,后者较易抹清。?4,椎体:第L3腰椎体平脐。?触抹法定位法,虽简便、实用,但因个体的发育、肥瘦不一,病理变化千差万别,故准确性较差。?(二)比移法:即从个体的X线片上,测量出各结构间的具体数据,再按比例(即将此数据除以X线片的放大或缩小率),将数据移到人体上,以定出各结构的体表位置。?具体方法如下:?1,颈椎棘突定位:从颈椎侧位片上,可以清楚地测量出该片之C2尖至C7顶尖的距离。而且还可测量出C2棘突尖至C3棘突尖、C3至C4棘突的距离;依次类推,颈椎每个颈椎棘突的位置在一张线侧位片上都能精确地测量出。?而任何人的C2、C7棘突是能准确触抹清楚的。故在人体上其C2、C7间的距离也能测量出。根据下列计算就可精确地标出颈椎各棘突的位置。?如X线上其C2-C7,为15cm.而人体的C2-C7为10cm.其放大率:15cm/10cm=1.5。?若需知人体C4棘突的位置。则测量X线上C2-C4为6cm。那么人体上C4棘突,则应位于人体C2棘突下:?若要确定人体C5的位置。则就测量X线片上C2-C5=7.5cm.那么人体上C2-C5的距离,应为7.5cm/1.5=5cm处。?2,腰椎的棘突定位亦可如此。仅胸椎稍困难点。?再者,利用侧位片,还可粗略估计表皮至黄韧带的深度。以策针刀安全?3,上下关节、横突、椎板间隙、椎板间距的位置,均可在颈、胸、腰段正位X线片上显示出。因而也可测量出其间的数值关系。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体表面标出。?目的:以选取进针刀的安全区。?在脊柱周围进针刀,有相对安全区、相对危险区、危险区。?如患者颈椎正位片上:C5.6棘间的中点(A)到其右侧的椎板内侧(b)为0.6cm;(A)到关节突关节的外侧缘(c)为2.0cm。假如该片的缩小率为0.5。故该患C5.6棘间的中点到右侧椎板内缘的距离,即为:A-b=0.6cm/0.5=1.2cm.?中点到关节突外侧缘的距离,为:A-c=2.0cm/0.5=4.0cm.?若D为上下关节突的中点:即为(A-c)-(A-b)X1/2处。即:(4.0cm-1.2cm)X1/2=1.9cm.?故该患者在中点旁1.9cm处(D点)进针,是相对安全的。?亦可用此法选取胸、腰段进针之安全区。二,脊柱各结构体表定位的应用?(一)用于诊断:?1,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棘突间位置:?2,既知棘突间位置,就可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出口处的位置。?3,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椎体、脊髓节段的位置。?正常成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脊神经根的分布、病损区,在体表的节段性分布,见下表及图:如颈椎病:?C5脊N根受激压,出现肩、腕以上的上肢外侧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明显,C4、C5棘突及C4-5棘旁压痛明显。影象学异常所见,也应在颈椎相同节段。?C6脊N根受激压,感觉异常部位也为肩及上肢桡侧,但可放射1、2指。肱二头受累重;二头肌反射异常;C5、C6棘突及C5-6棘旁压痛重。影象学异常所见节段同。?C7脊N根、C8脊N根受累时,其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亦应能相互印证,其诊断才会可靠。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压不同腰脊神经根,其临床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所见,三者均应是相互印证的。?但应注意:在胸腰段,由于脊柱与脊髓节段的长度差,较颈段更大。故同是节段性皮肤感觉异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变所致者,则棘突的压痛部位,与颈段就不同。?如下腹部皮节区,是由T11-12脊N根支配。此区的感觉异常,若是脊髓病变,则是脊髓T11-12节段。此处相当于T8-9棘突处。应为T8、T9棘突压痛。若脊柱病变致,应为T11、T12棘突压痛。?若小腿前外侧节段性感觉异常:为L5脊N根受激压之表现。若为腰椎间盘突出致,应为L4-5椎间盘突出。则为L4、L5棘突压痛。若为脊髓病变致,则为脊髓L5节段;其对应于T12棘突、L1椎体节。则为T12、L1棘突压痛。?余略。?(二)用于治疗:?1,使选取的进针点准确:如要准确地选取颈椎棘间点:若术前拍一张与手术体位相同的X线片,对每一个患者所选取的棘间点均会很准确。如颈椎手术,术前拍一张过屈侧位片(尤其是在C2、C7棘突顶,做一可显影的记号时),则若要选取C2-3、C3-4、C4-5、C5-6、C6-7、C7-T1之棘间点,均会完全准确。同样,腰椎、胸椎各棘间点的选取,也可准确无误。选点正确,是针刀疗效的基础。2,使选取的进针点安全:对针刀来说,行脊柱周围软组织松解术,有相对危险区,即脊柱正中的椎板间隙区。也有相对安全区,即椎板和上下关节突所在的骨性区。也有危险区,如颈前区。还有应视为禁区(我个人认为),如椎管内针刀操作。棘旁点,都选在相对安全区进针。即选取上下关节突及椎板所在的骨性区。如前述的颈椎D点即是。

针刀医学综合班:每班计9天,传授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六大组成部分、十一种进针刀方法,重点传授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如肩周炎。腱鞘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腰腿痛等50余种常风病及多发病的针刀诊疗技术,各种病症的影像诊断、局部解剖、针刀具体操作及术后手法、药物配合治疗等。

针刀医学解剖班:授课方式:在人体解剖实验室进行实体教学,每6位学员一具尸体,由针刀专家及解剖教研室老师一对一、面对面辅导。授课内容:横向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纵向为从上身到下身的解剖和治疗,其中贯穿影像学授课。

1.人体解剖实验室——人体全身骨骼结构及骨性标志及肌性标志

2.人体解剖实验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慢性腰肌劳损等针刀临床优势病种的针刀操作全过程

3.每天结合所学解剖观看具有三维动画的《中国针刀医学大型系列视听教材》

………………………………………………

联系人:林峰(







































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
北京中科白癫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okq.com/ysjk/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