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设计
回顾性队列比较研究。
目的
评估能影响患者恢复至工作水平(RTW)的术前和术中因素,并比较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DD)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多节段融合效果。颈椎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能缓解90%的症状。然而,颈椎融合治疗不伴神经根症状的DDD是存在争议的。此外,对于多节段融合手术,融合节段越多手术效果越差。
方法
颈椎疾病数据是来自俄亥俄的劳工赔偿局收集的工伤记录。研究对象包括接受多节段颈椎融合的受试者。对患者诊断为神经根型或者DDD的分型是明确的。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RTW状况的因素。对两组的手术和功能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多节段颈椎融合后的3年内形成稳定的RTW状态,此时以下因素会造成更差的RTW,如:对DDD患者进行融合,年龄55岁,术前使用阿片类药物,术前进行首次心理评估,受伤至手术间期2年和使用器械。DDD组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组相比,其达到稳定RTW状态率更低(P=0.),且术后1年内恢复RTW的几率也更低(P=0.)。DDD患者更不可能获得稳定的RTW状态[几率,OR=0.63(0.5-0.79)],或者术后一年内就获得RTW状态的几率更低[OR=0.65(0.52-0.82)]。DDD组有更高的阿片类药物使用率(P=0.),和更高的术后致残率(P=0.)。
结论
包括DDD的多节段颈椎融合术后,多节段损失影响了患者获得稳定RTW状态。不伴神经根症状的DDD有更低的RTW率,更不可能重返工作岗位、更高的致残率、术后更高的阿片类使用率。对于DDD的多节段颈椎融合术或许是有反效果。今后的研究应该致力于更多的DDD治疗方式,同时加强优化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选择标准。
关键词
颈周痛、颈椎融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致残,椎间盘源性颈痛、功能效果、法律诉讼、多节段融合,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恢复工作,手术并发症,手术疗效,工伤赔偿,工伤
具体结果
表1.对曾行多节段颈椎融合术、神经根型和DDD型患者的融合术后3年随访RTW状况的预测。
表2.颈椎融合术后3年内使用阿片类药物情况
表3.各组患者的术前基本特征信息。
表4.颈椎融合术的手术细节检索。
---------------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