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知识

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范围

  一、康复(Rehabilitation)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WHO)。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于整个人、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及经济能力进行全面康复,它包括医学康复(利用医学手段促进康复)、教育康复(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促进康复)、职业康复(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会),及社会康复(在社会层次上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措施,促使残疾人能重返社会),其最终目标提高残疾人生活素质,恢复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使残疾人能在家庭和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为达到全面康复,不仅涉及医学科学技术,而且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康复包括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二大部分。   (一)康复评定   1.运动功能评定—徒手肌力检查(MMT)、关节活动度(ROM)检查、步态分析(GA)、日常生活能力测定(ADL)等。   2.神经-肌肉功能评定。   3.心肺功能及体能测定。   4.心理评定—心理、行为及认知能力等检测。   5.语言交流测定。   6.职业评定—测定残疾人的作业水平和适应职业的潜在性。   7.社会生活能力测定—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个人社会角色的实现。   (二)康复治疗:   1.物理疗法(PT):包括物理治疗、体育疗法、运动疗法。   2.作业疗法(OT):包括功能训练、心理治疗、职业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方面的作业疗法,目的使患者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的环境。   3.语言治疗:对失语、构音障碍及听觉障碍的患者进行训练。   4.心理治疗:对心理,精神,情绪和行为有异常患者进行个别或集体心理调整或治疗。   5.康复护理:如体位处理、心理支持、膀胱护理、肠道护理、辅助器械的使用指导等,促进患者康复、预防继发性残疾。   6.康复工程:利用矫形器、假肢及辅助器械等以补偿生活能力和感官的缺陷。   7.职业疗法:就业前职业咨询,职业前训练。   8.传统康复疗法—利用传统中医针炙、按摩、推拿等。 二、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medicine)   康复医学是医学一个新分支的学科,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和方法(包括电、光、热、声、机械设备和主动活动)以诊断、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包括疼痛),研究使病、伤、残者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职业上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帮助他们发挥残留功能,恢复其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归社会。康复医学是由理疗学,物理医学逐渐发展形成一门新学科。由于传统上在疾病的诊断,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及其有关治疗中,物理因子及物理疗法一直为主要手段,所以康复医学的英文表达以物理为词根,Physiatrics,physiatry(美国,加拿大),physicalmedicine(英国,南北美洲),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tition(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在日本用rehabilitation.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伤残者,强调功能上的康复,而且是强调体功能康复,使患者不但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康复。它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保存伤残者的生命,而且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提高生活素质,重返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康复医学发展简史   (一)发展与演变:   1.物理治疗学阶段(-年)   这个阶段利用物理因子单纯治疗,如按摩、矫正体操、直流电、感应电、达松阀、日光疗法、太阳灯、紫外线等。学会名称为按摩师学会。   2.物理医学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伤及小儿麻痹流行使残疾人增多,刺激了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如电诊断、电疗、不仅用于治疗还用于诊断及预防残疾,发展成为物理医学。英国成立了物理医学会(),美国物理治疗师学会成立()。   3.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阶段(~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伤员较多,为使伤员尽快返回前线,HowardA.Rusk(-)等在物理医学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综合应用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假肢、矫形支具装配等,大大提高康复效果。二战结束后Rusk等大力提倡康复医学,把战伤的康复经验运用于和平时期。美国成立了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委员会(年),年成立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年国际康复医学会成立。   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但我国以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与世界现代康复医流相汇合,积极开展国外学术交流,发展较迅速。目前各地已建设起一批康复中心,康复医学院、康复医学门诊,并开展多层次的康复医学教育计划,培养大批康复医学专业人才。

康复医学基本原则

  康复医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功能锻炼、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美国心理学家Maslow在50年代提出了需要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有五种需要①生理需要,包括食、渴、性、睡眠。②安全需要,包括对自身的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的需要,如要求社会安全,生命和财产有保障,有较好的居信环境,老有所养。③社交需要,包括对爱情,友谊,集体生活、社交活动的需要。④尊敬的需要,包括自我尊敬与受人尊敬两个方面,由自尊产生对自我的评价,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的成就动机等。受人尊敬产生对名誉、地位的追求以及对权利的欲望等。⑤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个人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按这五种基本需要的重要性排列成不同层次,首先是生理需要,而后依次是安全、社会、尊敬、自我实现需要。残疾人也有同样需求有能停留在中间某个阶段、因此对残疾人需要进行全面的康复,不仅需要进行功能训练,而且要在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最终重返社会。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区别:   (1)临床医学是以疾病的主体,以治愈为主,以人的生存为主医生抢救和治疗疾病。   (2)康复医学是以病人为主体,以恢复功能为主,以人的生存质量为主使有障碍存在的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回到社会中去。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时采用协作组的工作方法,即以病人为中心,以康复医师为主,集体讨论决定。病人是主动者,允许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功能状态,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医生起一个教师及促进者的作用。联系:   (1)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并为康复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及可能性:由于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外科医师对众多的重症损伤进行成功抢救,内科医师也抢救了大量濒于死亡的病人,造成慢性病人、残疾人、老年病人增多,因此他们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及职业的康复需求增加,促使了康复医学的发展;由于显微外科、影象诊断学及急救学的迅速发展,使许多外伤,急性病得到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这就为后期康复提供了可能性。   (2)康复医疗贯穿在临床治疗的整个过程,使临床医学更加完善:①利用临床手段矫治和预防残疾,如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术。②把康复护理列为临床常规护理内容之一,以利于患者身心功能障碍的防治。③从临床处理早期就引入康复治疗,康复医师及治疗师参与临床治疗计划的判定的实施。

康复医学(一)定义: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medicine)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学科。为了康复的目的,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是医学的第四方面(thefourthphaseofmedicine)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   康复医学利用各种有利于功能恢复的疗法来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应用。这些方法主要有:(一)主动锻炼在医务人员指导下由患者自己完成或主动参与的锻炼,是促进功能恢复及功能代偿的主要手段,也是利用各种功能替代设施的必要过程。按目的与方法又有以下几种:1.运动疗法(exercisetherapy)或统称理学疗法(physiotherapy,PT)。可对受损害的系统或器官的基本功能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促进其功能恢复或代偿,也可对整个机体进行健身训练(conditioningexercise),以改善患者的体质(fitness)。其应用极为广泛并常需长期进行。是最基本、最积极,因而是最重要的康复医疗手段。2.作业疗法(occupationaltherapy,OT)指导残疾人进行实用活动功能的锻炼,目的在帮助患者尽量恢复生活自理的能力,重新就业的能力,从事文娱活动的能力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也可对精神、心理活动起调节作用。3.语言疗法(speechtherapy,ST)是语言障碍患者的语言学习或再学习过程。4.气功疗法是通过主动的"调身、调息、调心",对机体生理功能进行调节的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高血压、溃疡病、神经衰弱等身心性疾病的康复。(二)被动治疗被动治疗包括理疗、针灸、推拿、牵引治疗,穴位注射疗法以及药物治疗等。除直接的功能治疗作用外,多数作用在消除炎症及症状,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并为功能锻炼提供方便,也是临床上的非手术治疗。1.穴位药物注射疗法选择合适的药物,选定穴位和特定的部位上注射,可发挥药物疗效和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从而达到调整机体功能和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佛山市残联新希望康复中心采用组合药物注射疗法,配合中药"瘫痪康复散"对脑性瘫痪,外伤性瘫痪,中风后遗症等均获得明显的疗效,据统计有效率达98.83%,显效率达83%。2.理疗理疗方法很多,在康复医学中应用较多的如肌肉电刺激,对防止肌肉萎缩及促进其恢复有效。功能性电刺激(FES)可模拟肢体功能活动,帮助恢复行走功能。热疗、超声等治疗可软化疤痕组织,便利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其他很多疗法可以消炎、止痛,便利功能活动和功能锻炼。3.针灸、推拿疗法我国的针灸、推拿疗法可调节机体功能,或舒筋活血、消炎镇痛,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4.牵引疗法通过机械作用扩大椎间隙或神经孔,以解除脊神经根受压;或通过减轻淤血肿胀而减轻神经受压,并解除肌痉挛,是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非手术疗法,为功能恢复创造必要条件。5.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中常配合使用一些非淄体类消炎药物,中药或用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以消炎、消肿,便利功能锻炼。在脑瘫、偏瘫、截瘫等病人有严重肌肉痉挛时,使用适当的解痉药物对改善功能十分重要。

(三)康复工程为残疾人设计制作各种功能辅助或功能替代装置,如各种功能支架、假肢、拐杖、轮椅、特制生活用具、助听器、导盲器、人工喉、人工耳蜗、室内环境调控装置等。(四)康复手术指旨在改善功能的手术,如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矫形手术、白内障复明手术、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喉、人工耳蜗植人等手术。对某些残疾的康复起关键作用。(五)康复心理学观察患者各阶段的心理反应,采取必要对策。通过宣教解释、讨论交流、集体治疗、经常的鼓励等方法,给予心理支持,使病人建立康复信心,提高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克服悲观、抑郁、消极情绪,及各种思想负担。必要时使用行为疗法及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治疗。(六)康复护理康复护理要求执行活动性全活制度,防止过多休息,缺乏运动引起肺炎、褥疮、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及长期少动的不利影响,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并重,结合进行功能谢练及心理引导,为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我国残疾人和康复工作概况

  年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听力语言、智力、肢体、视力及精神病五大类残疾人约有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目前,我国约有各类残疾人万人。面对残疾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的康复工作将远远地落后于需求。   目前,我国大多数残疾人尚未受过康复训练。在各种康复形式中,社区康复就近就地,经济适用。指导、帮助残疾人在家庭和基层社区进行康复训练,适应我国残疾人数量大、分布广、经济条件有限的状况,是我国社会结构的优势,也符合国际发展趋势。2.1 克服自身障碍,提高适应生活能力   中国的大多数残疾人没有受过康复训练,所以他们不知怎样进行康复训练,导致其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困难。通过康复体育训练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残存的潜能,改善其参与日常生活的能力。2.2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   残疾人由于身体活动受限,所以比健常人身体活动少得多。这样就会造成身体各部机能低下,给残疾的身体又增添新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在社区经常参加康复体育训练会使他们的体质得到改善,增强免疫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2.3 提高残疾人各项运动素质   发展对本人最适合的肌肉力量和耐久力(局部的);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持久力;在康复体育训练中通过各种运动的练习,可以改善动作的协调性;在各种球类的训练中,身体的灵活性、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某些项目的训练会使他们的立位、坐位平衡能力得到改善;经过体操等项目的训练后,身体的柔韧性可以得到提高,身体的活动范围就会随之扩大。2.4 改善心理状态,促进融入社会   残疾人由于有残疾,外出行动不方便,或者由于有身体残疾而羞于见人。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人际关系淡漠与隔离,形成孤独、封闭、消极的状态。这给他们融入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果在社区内经常进行康复教育,可以增加残疾人间的交流,以及健常人与残疾人间的交流,使他们的封闭的心扉打开,心情变得轻松、愉快,愿意与他人交往。还可以使社区内的居民理解、关心他们。2.5 体现机会均等,提高生活质量   要将机会均等作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根本目标。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纲要》在全国都已开展起来,为数不少的残疾人是公民的一部分,有权力、更有必要参加。康复体育具有主动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可以使残疾人享受运动的乐趣,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因地制宜开展易行、经济、有效的训练。   中国由于地域广阔,而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应该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开展不同形式、内容的社区康复体育活动。如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可以开展体育设施、器材要求较高的康复体育活动。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不要因为没有较好的条件而束手无策。可以因陋就简、自己动手制造训练器材开展简单易行的康复体育项目,同样可以达到训练的目的。3.1 肢残人   截瘫者可以在家中利用哑铃、石锁等来增强上肢、躯干的力量。还可以取坐位进行双肘屈伸的练习,用自身的重量达到强化上肢力量的目的。增强上肢力量可以帮助使用轮椅的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克服许多困难。没有正规的跑道,可以在安全的、较平坦的路面进行轮椅竞速练习和投掷练习。   下肢截肢者穿戴假肢后可以进行乒乓球、羽毛球等练习来提高其立位平衡能力和脚步移动灵活性。   对于不同情况的残疾人可以进行各具特色的体操训练。如偏瘫者中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在家中的床上、椅子上就可以进行偏瘫体操的练习。此外,还有轮椅体操和脑瘫体操等。   废弃的旧汽车轮胎可以作为几个项目的器材。坐轮椅者可以拖拉轮胎进行负重行走,用以强化上肢、躯干的力量。偏瘫者可以用一根绳子穿过轮胎系在腰间的皮带上进行立位的负重行走,可提高其下肢、髋部及腰部的力量。还可以将数个轮胎摆放在地面,进行跨越障碍行走,提高步行实用性,还可以双手持木棒击打悬挂起来的轮胎,提高上肢、躯干力量,改善运动协调性。3.2 视力残疾人   盲人做体操有助于他们获得正确的身体姿势,充分活动全身的肌肉和关节,提高协调性。练习跳绳是安全的,可以提高弹跳力和身体灵活性。   将普通的乒乓球台稍加改造,在球台四周钉上小木框,将球网上提,留出比一个球稍高的空间,在乒乓球中放入二粒钢珠,盲人就可以将球沿台面滚动做击打乒乓球练习了。3.3 弱智人   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和简单的球类活动来提高其身体运动能力,开发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3.4 精神病人   组织其参加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能够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对提高其对体育的兴趣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到进入21世纪它已是一门成熟的、但也是继续变化和发展的令人瞩目的学科。康复是指功能的恢复,是服务于因损伤、疾病、发育缺陷而致身体上、心理上有功能障碍的人,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小儿脑瘫、植物状态、截肢术后、骨关节术后等等,康复医学就是研究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改善的医学学科。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okq.com/ysjk/5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