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如何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选择正确的药物剂型,强调单品种用药常见的剂型有3种:(1)水溶性剂型,如地塞米松,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维持有效浓度不超过24h。对组织刺激性小,易吸收,多用于局部、关节腔、硬膜外间隙注射;(2)混悬剂,如泼尼松龙,曲安奈德等,渗透慢,局部停留时间长,有效浓度可保持3--7d。但对组织刺激性大,长期较大剂量使用会出现结晶体、沉淀物,引起粘连。若阻滞效果不佳需要手术治疗时,会引起出血多和操作不便。故不宜多次关节内、硬膜外和浅表部位注射,不可进人静脉
3、乳糜剂型:如地塞米松棕搁酸酷(利美达松),为缓释剂,吸收慢,血药浓度可维持2周以上。由于其用量小,释放缓慢,副作用少,可用于局部、关节或硬膜外间隙注射。选择正确的药物剂量,小剂量个体化推荐采用小剂量间隔一定对间给药,个体化用药。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有效剂量的下限和有效间隔时间的上限给药,应对用药剂量和总量进行控制。临床使用激素类药物,目前尚无公斤标准剂量,多是凭经验给药。临床专家认为,地塞米松每次5mg,每周1一2次,总量不超过25mg一50mg,泼尼松龙每次12.5一25mg,每周1次,3-4次为1个疗程。曲安奈德每次20-40mg,每1-2周1次,总量不超过mg。美达松每次4mg,每1一2周1次,总量不超过20一24mg。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和掌握好正确的注射方法神经阻滞与痛点注射是不同的。局部肌键韧带劳损、键鞘炎、网球肘一类疾病,可行痛点注射。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梨状肌综合征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病症,痛点注射就不适宜了。因为单纯痛点注射,无法将药液注射到受累的神经周围。故应根据病因,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关节腔内、关节周围、韧带周围、软组织敏感点局部注射是慢性疼痛治疗的有效给药途径。关节腔内大剂量注射会增加感染的几率和毒副作用,尤不宜使用混悬液。为防止肌键破裂,不要将糖皮质激素直接注射到肌键或韧带上。对急性肌腿破裂者应避免局部注射治疗。硬膜外间隙注射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治疗各种脊柱病变引起的背痛,因为此法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病变部位,并可持续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而且比鞘内给药更安全,但是不宜反复注射和使用混悬液。临床上硬膜外间隙注射激素对下背痛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如局部椎间盘突出或纤维环撕裂引起的根性放射痛;髓核脱出或脊髓硬化等压迫引起的神经根病变;非压迫性炎症引起的脊神经根炎;带状疤疹后遗神经痛等。糖皮质激素若直接注射到神经上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毒性反应。有条件的话,最好在C型臂透视机/神经刺激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疗效。穿刺针越靠近神经,效果越好,无需寻找异感。应掌握好正确的注射技术,避免伤及神经和血管,避免误人蛛网膜下腔。
喜欢的亲们,欢迎点赞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下方北京公立白癜风医院儿童白癜风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okq.com/yfbf/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