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最基本的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正常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抗压能力,可承担千克的压力而无损伤。但在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逐渐退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在这种情况下,因各种负荷的作用,椎间盘易在受力最大处,即纤维环的后部,由里向外产生裂隙,在此基础上,某些因素可诱发纤维环的破裂,导致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
比较常见的诱发因素有:
①腹压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
②腰姿不当,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③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④腰部外伤,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⑤职业因素,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1、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轻微外力或无明确诱因导致椎间盘突出
而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产生相应症状。
2、分型及临床表现
①.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部位在后纵韧带外侧和钩椎关节内侧,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由该处通过的颈脊神经根而产生根性压迫症状。
症状(1)颈痛、僵硬、活动受限,犹如“落枕”;
(2)颈部过伸时可产生剧烈疼痛,并可向肩胛或枕部放射,(如将有症状的一侧上肢高举过头部,则病人感到较舒适,因此病人卧床时喜欢保持这个特殊体位,睡觉时头枕在手上,或把头偏向患侧);
(3)一侧上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但很少两侧同时发生。
体征
(1)颈部处于僵直位;
(2)病变节段椎旁压痛、叩痛,下颈椎棘突间及肩胛内侧可有压痛;
(3)颈脊神经根张力试验和Spuring试验阳性;
(4)受累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运动和反射改变。支配肌肉可有萎缩及肌力减退现象。
②.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脊髓正前方,可压迫脊髓双侧的前面而产生脊髓双侧压迫症状。
症状(1)不同程度的四肢无力,下肢往往重于上肢,表现为行走不稳;
(2)病情严重者出现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
(3)大、小便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潴留和排便困难。
体征(1)不同程度的四肢肌力下降;(2)感觉异常,深浅感觉均可受累,依椎间盘突出
节段不同感觉异常平面的高低而异;(3)四肢肌张力增高;(4)腱反射亢进,可出现髌阵
挛及踝阵挛阳性,病理征如Hoffmann、Openheim征阳性。
③.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部位偏于一侧而介于颈脊神经根和脊髓之间,压迫单侧神经根和脊髓。除有侧方型症
状、体征外,尚有不同程度的单侧脊髓受压症状,表现为不典型的Brown-Sequard综合征。
此型常因剧烈的根性疼痛掩盖了脊髓压迫症,而一旦表现脊髓压迫时,病情多较严重。
3、诊断依据
①多见于青壮年,大部分病人有明显的头颈部外伤史或有长时间低头位工作的职业史。
②起病后即可出现脊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③临床症状在早期可随病人的体位变换、休息和治疗而发生改变。这种波动性的特点,是由于突出的髓核不断变位的缘故,但在突出的髓核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后,这一特点则随之消失。
④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椎间盘突出。
4、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牵引:原无退变的椎间盘突出,经牵引恢复其椎间盘高度,部分突出物有望还纳。一
般认为间断牵引比持续牵引效果好,10天为一疗程。
推拿:急性期采取轻手法,重手法推拿有可能加重椎间盘突出及脊髓、神经根损伤。
理疗:对轻型病例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有一定效果,其中以中频、超短波效果较好。
药物:对疼痛剧烈者可采用镇静镇痛药物,迈之灵,西乐葆。
急性期处理:椎间盘急性突出,局部充血,炎症水肿。以药物、理疗为主。
20%甘露醇注射液ml,加压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ml,加地塞米松注射液10-15mg,静滴,2/日,3-5天为1疗程。
5、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
①坐车时不要打瞌睡最好将头枕在车坐位靠背上,以免司机急刹车造成本病发生
②做体育运动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不要使颈部过伸、过屈、过度左右旋转,不要甩头
③伏案工作时间不宜过长,1小时要起身活动活动。
==================================
1、分享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2、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