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腹针疗法

颈椎病的腹针疗法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骨质病变,临床表现为颈项部疼痛、颈项强直、活动受限、上肢麻木放射痛、手指麻木或伴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眩晕、失眠、记忆力下降,严重时可发生卒倒等。X光片显示有骨质增生或生理弯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变窄等。临床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其中以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为多见。

常见颈椎病分型的病因病机

神经根型:风、寒、湿三气杂至,滞留经络,气滞血瘀而致颈项强直、疼痛、活动受限,积久累及上肢,致上肢麻木、手部肌肉萎缩。

椎动脉型:感受风、寒、湿三气,阻滞经络,致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清阳不能上举而伴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眩晕、失眠、记忆力下降等。

腹针治疗

处方:天地针(中脘、关元)、商曲(双侧)、滑肉门(双侧)。

辨证加减:1.神经根型加石关(双侧)。取石关时依颈项部疼痛的部位而变动,如痛在两侧项肌的外侧,取穴离腹白线稍远,如在两侧项肌的内侧,则取穴离腹白线略近。2.椎动脉型加下脘,取穴时依据骨质增生的部位高低不同而上下移动,如颈7增生取下皖穴,颈4~颈5增生取下脘上5分,以此类推。3.上肢麻木、疼痛,取穴加患侧滑肉门三角。4.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加气穴(双侧)。5.耳鸣、眼花加气旁(双侧)。

为什么腹针能治疗颈椎病???

下面我们来说说原理: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从事坐姿工作与看电视的时间成倍延长,均易使颈肌劳损,使颈椎间盘突出,椎管压迫神经,椎体后方有刺,小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或钙化,甚至椎板增厚、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神经,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痉挛栓塞,交感神经兴奋等症。临床上除引起颈肩部的症状外,尚可引起头部及上肢的供血不足而继发一系列体征。

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骨痹”的范畴。多因脾肾两虚、气血不足、营卫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所致,是一种积久而成的疾病,故临床辨证当治病必求于本。脾主运化、主四肢、主肌肉,为后天之源;肾主骨、生髓、主纳气,为先天之本。人到中年、老年肾气渐衰而脾亦不健,故后天不足以补先天而致两脏俱虚,肾虚则骨不坚以致形成骨质疏松及骨质增生,脾虚则肌不健,而致肌腱、肌肉支撑无力,浙成疾患,故颈椎病与脾肾的功能失衡相关。因此,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当从调理脾肾入手。

肾主骨,颈椎病与肾虚有关,关元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功,所以在腹针取穴中,取关元深刺以补肾为“君穴”。

在老年人中颈椎骨质增生的发病率很高,但是有临床症状的仅占10%左右,大部分与颈部的肌肉功能欠佳有关,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肌肉、四肢,因此颈椎病也与脾虚相关,中脘是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里,深刺中脘补脾为“臣穴”。

滑肉门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胃为水谷之海,化生精微,主生营血,即所谓营出中焦,其经多气多血,故主血所生病,刺之可以疏通上肢和头部的经气,为“佐穴”。

商曲为足少阴肾经穴,商曲在腹部的全息图中位于颈与肩的结合部,浅刺可以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使颈部疼痛症状很快缓解,是治疗病变部位的穴位,为“使穴”。

诸穴合用,使处方形成了从脏腑到经络和局部的整体治疗体系,所以治疗颈椎病容易取得好的疗效。

传统针刺取穴以颈局部穴位为主,主要疏通局部经络气血,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而腹针取穴则远离病灶局部,且起效迅速。远近配合疗效颇佳。

欢迎广医院针灸康复科诊治

谢鸣

小编:沈林林医师

审核:包烨华主任、楚佳梅主任、徐珊珊医师









































最好白癜风治疗方法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okq.com/byjj/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