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专家:
医院大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定坤
治病慢诊与速效
从早上8点到下午1点多,整整5个小时,医院大骨科主任林定坤总共看了30名病号,人均看病时长10分钟。“骨科诊病过程通常很慢,因为病因排查非常困难。”碰到手麻脚麻头昏等涉及多学科共有的症状,看得就更加谨慎,问诊也格外细致:病人的疼痛属于麻胀痛中的哪一种?疼痛的间隔有多久?什么姿势会痛?检测手段也是多管齐下,从中医传统的手摸心会,到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完善理化检查,只为找到疾病的源头。“左边斜角肌紧,容易导致高血压,右边斜角肌紧,容易引发心跳加速。”林定坤一边为患者摸颈椎,一边不忘回头教导学生,并引导学生在看片时思考导致疾病的各种可能性……可以说整个病因推演的过程就像一流侦探查案,抽丝剥茧,排除迷障,探寻真相。
“侦探”结果也充满戏剧性,比如,同样因为手麻前来就诊的夫妻,妻子的手指末梢麻被诊断与脊椎无关,而丈夫则被检测出左颈椎有横突。
还有的病人一往左转动脖子就头晕,经排查确定与颈椎病无关,林定坤建议去五官科查耳水平衡。几乎每次门诊,林定坤都会遇到排除脊椎疾病的情况,他通常会把结果和转诊建议写上病历,为患者指明看病路径,不仅能让病人在接下来的看病过程少走弯路,也为其他科室的医生简化思路,省却他们再做骨科疾病排查工作的麻烦。
还有一些病人在追寻真相的道路上走得太久,在得知病因时依然不敢松懈。有位40多岁的病人腰胯胀痛了10年,最近疼得不能弯腰。在被告知是脊椎炎时,她忧心忡忡追问林定坤是不是真的只考虑这个病。林定坤一听,无奈地笑了:“我都说得那么肯定了,你要相信医生啊!”并安慰她放心,她只是这些年老查不出病因,心理负担重而已。被戳中心事,患者连连点头:“总查不出病因,越来越心慌,都快得抑郁症了!”
虽说诊断过程很长,林定坤却绝不认为中医是所谓的慢郎中,找对方法,常常可以手到病除。有位近50岁的病人刚进诊室时抬手都很困难,被林定坤捏了几分钟脖子理了下筋,手臂马上就能大幅活动了。“不用去做磁共振找原因了,没什么大问题,帮你省了元。”他看完还不忘开玩笑地说。
类似情况数不胜数,曾经有个患者鼻塞许久,看鼻炎一直无果,林定坤一诊,发现他是得了交感型颈椎病,影响到五官机能,病人的鼻子首当其冲遭了灾。林定坤用手法给他摸了一阵脖子,对方塞了几个月的鼻子马上通了。
“这效果是不是比吃药打针还快?”林定坤对中医传统通络理筋正骨的治疗手法很有信心,自拜师以来,他就明确要求自己要让大部分进他诊室的人相对轻松地出去,而他也确实做到了。
成就努力与天分
医院毕业后,林定坤进入医院。老一辈的骨科专家都是医武结合,当时院长一看他是习武之人,随即把他分到骨伤科。“其实我更属意内科,那样就可以看各种病。”林定坤好奇心十足,想挑战高难度。然而他在骨科的天分很快展露出来,医院的先进工作者。过几年再到内分泌科轮班时,心血管科的一位以要求严格著称的老主任亦对他十分青睐,希望他留下。不过那时他爱上了骨伤科的工作,舍不得离开。
做骨伤科的医生十分辛苦,拼脑力的同时还考验人的体力。“年轻时给病人做大推拿,公分的大个头躺在那,我要独力拎起他的腿抖出抛物线。”他说。很多人受不了苦半途离开,他有同学就在做了10年医生后跟风下海。他笑称医院的梦想,90年代,在他的老家惠州,诊所的生意火爆,医院的念头,“医院出来的人,人脉好、口碑好、竞争对手又少,不愁赚不到钱。”但他最终因为子女教育问题放弃了,那时老家有朋友为子女教育到广州买房,只能周末来广州看孩子,若是为了赚大钱而失去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机会,这样的生活他不想要。
如今,他已经成为颈椎病疑难杂症治疗的专家,在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保守治疗方面都有所创新,很多人拿不下的病他都能搞定。曾经有位护士40多岁的母亲因为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肩膀抬不起来,按骨科的行规和治疗指南,这种情况必须开刀,否则只会持续恶化。但病人坚持不愿开刀,请求他试试其他方法,并表示治不好不怪他。病人的恳求与信任让林定坤决定思考一切可能性,尝试保守治疗的方法,没想到她真的不断好转,三周后顺利出院。
还有个老人,因颈椎病导致手麻痛了一个多月,激素、止痛针、按摩都用上了也没能缓解症状,连医生摸下脖子都疼得直躲。林定坤试着让病人将头前屈给他做了几分钟牵引,病人突然表示感觉好多了。这给了林定坤灵感,他摸索出规律后继续让病人躺在床垫上做牵引,两三天后,老人的水肿与疼痛感奇迹般消失。后来林定坤据此发明了“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在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上取得新突破,医院成果一等奖。
对于这些治疗创新与突破,林定坤几次提到灵感二字,但灵感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而是在他用普通医生10倍的知识储备来处理这些情况时擦出的火花。对此,他不仅没有因此居功自傲,反而特别提到要感恩病人,感谢他们给他创造挑战的机会,所以,那位护士的妈妈出院时,林定坤还特地送了一束花给她表达谢意。
作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林定坤师承石氏伤科传人石仰山教授,薄氏腹针创始人薄智云教授,平衡针创始人王文远教授,是中医之集大成者。此外,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开刀医生,林定坤可以缝小血管,且左右手都能灵活运用,所以能胜任要求精细的危险手术,并凭借高超手术水平跻身于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常委。“作为骨科医生,如果不会动刀,不能进入这个学会,会被西医看不起,但我做到了。”林定坤说。
中西医人才结合与诊断结合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林定坤所在科室既拥有最先进的仪器,也有最传统的推拿艾灸等中医治疗方法;他的诊室墙上挂着X光片显示器,他的笔下开的全是中医方子。“中西贯通,集百家长”是林定坤所在科室的特色,吸收了传统中医的精髓,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技术,以中医为主、中西结合综合治疗脊柱疾病。
林定坤表示,中医要进步,传承很重要,没有传承就不能积累深厚功。但也不能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在他看来,现代医学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中医可以从中吸取精华,创新治疗手段。
目前中西医结合的主流还停留在用现代药理提取中医有效成分,即中医现代化层面,用现代医学对中医进行研究及疗效评价,典型代表有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做法。林定坤承认这种结合方法有可取之处,但也认为它不应只是中西医结合的唯一模式,更不能因为无法从某些中药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就忽略它的作用。
基于学贯中西的医学认识水平和多年临床治疗经验,林定坤能跳出苑囿,深刻认识中西医各有长短,在更深层面进行结合。
首先在诊断方面,现代医学可以为中医提供精准诊断的技术支持。以颈椎病诊断为例,中医讲究八纲辨证,会分析这个病的邪气深浅,是处于皮、肉、筋骨、关节、脊椎神经哪个层面,病人气血是旺是衰等来确定治疗方向。但再往下进行精准诊断便会遇到难题。比如同样是中医诊断的气血亏虚头晕,病人有没有脊髓压迫,是不是转移癌后期,治疗方案理应不一样,当症状不明显时,我们如何进行精准治疗?
这时候现代医学的作用就凸现出来,通过磁共振,我们能判断病人到底是否有脊髓压迫,其增生程度如何,以便因病施治。“再比如我们在手法诊断时,以前只能靠手摸心会,如今有磁共振帮忙就知道他的病根在哪个位置,按摩时也可以更精准。”他说。
反过来,林定坤同样认为西医也要学习中医诊断的认识水平。西医虽然在技术方面突飞猛进,但认识水平依然处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初级阶段。如果片子显示增生压迫神经,不少西医就会建议病人开刀切掉骨刺;像肩袖损伤,运动医学科的医生多半会建议去做关节镜手术;要是碰到膝关节增生,境遇就会像那位找林定坤求助的澳洲病人——忍5年,5年后再换个人工关节。
其实片子显示的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因素,如小关节错位、肌肉有毛病等对疾病有影响,需要医生另外去摸去感受。很多骨科病人恰恰是因为肌肉、筋膜先有病,才进一步影响到骨头。所以林定坤会先给病人摸肌肉、筋膜,再用艾灸、针灸等中医的方法调整肌肉力量,并配合中药调养。渐渐地,病人整个软组织即筋的状态强健起来,加上人体本身有代偿和修复功能,当这些修复大过损伤,他的功能就可恢复到够用的程度。“很多时候,不用开刀,通络理筋、松解肌肉就可以调整好。”林定坤说。
其次,他认为中西医结合可以从人才结合做起——培养具有两种知识结构基础的人才,能和他一样学会跳出来客观看待中医与西医,并学会抛开两者的差别,从一名医生的角度思考,能给患者提供什么更好的治疗技术,能从两边的医学体系中找出哪些更好的解决方法。当然,要培养出像他那样既有中医深厚功底又有西医精准临床诊断水平的医生并不容易,需要时间、努力与天分。目前而言,林定坤认为从一个科室或队伍引进同样高水平的中医与西医医生是值得尝试的做法,“比如一个负责手术,另一个负责术后调养。”
尽管中西医结合之路任重道远,但他相信总有一天能达到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说“打破中西医壁垒,创造人类最美好的医学”的目标。
学科建设治养结合,传播知识
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正呈不断上升的趋势,3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已近两成,据林定坤介绍,目前颈椎病出现新情况是病龄年轻化、老年人得病更难治。
“这个病严不严重,好不好治”是颈椎病人最常问的问题。林定坤表示,他们之所以担心病老不好,原因有二,一是治得不正确,二是养得不好。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颈椎病是慢性筋骨病的一种,属于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剧,但衰退的进程因人而异,除了遗传外,它还和每个人的人生历程相关。“对于慢性筋骨病,治养结合很重要。只治不养,病很难好,但懂得养,小病就不是问题,而大病也能变成小病。”林定坤说。
如何养护颈椎?从坐到睡,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坐要怎么坐?挺腰头竖直。林定坤解释道:假设正常竖立的头有20斤,那么头稍微弯下,颈椎受力就会达到34斤,头再弯些,颈椎受力可能就变成48斤了,这就是为什么低头族的颈椎容易出问题。另一方面,养成好坐姿,能锻炼背部肌肉,保护椎间盘不易破裂。
怎么选择健康适宜的运动?在强调锻炼心肺、锻炼强度的西方运动主宰生活的当下,林定坤力挺东方传统运动项目,他表示,西方的运动形式在保健方面不如瑜伽、太极和武术。“因为东方运动讲究动静结合,上下兼顾、左右对称,乃至五脏六腑、筋骨之平衡,所以全身关节都能在一个层面得到舒展和运动。”
至于睡眠姿势,林定坤则反复强调枕头对颈椎保健的重要性。只有在睡觉时,脊椎才能得到休养,而枕头的作用是承托颈椎重量,如果脖子歪在一边几个小时,可能会导致落枕、小关节错位、肌肉牵拉伤等后果。林定坤是国内最早提出睡姿要跟枕头相匹配的专家,并为此研究设计了一款取得国家专利的枕头。它能根据每个人的肩宽、身高、体重等尺寸,及相关睡眠习惯设计造型,于今年7月投入生产后即成为他的治疗工具,病人满意度达到98%。
颈椎保健的知识这么多,仅靠林定坤一人出诊看病难以惠及横多人,且无暇向每个病人一一讲透。所以,林定坤的颈椎病诊疗中心一直秉承团队看病的思路:“前面有人帮我问诊搜集资料,我主要负责决定治疗方案,接着有人帮病人做治疗,最后还有专人负责给病人做宣教,传授保健知识并教他们练功。”林定坤所说的练功,是他自创的保健操“八段功”,自3年前编好就被纳入其宣教内容之一。
林定坤一直认为,预防颈椎病的意义远大于治疗。“如果大家因为用了我的枕头或是因为练习八段功而减少颈椎病发作,那就等于我看了好多病人。学科建设做到最后是为了传播知识,我觉得把正确的理念传播给大家就是医生回馈社会、服务社会、传播正能量的不二之选。”
“小德治病,大德是用医术影响更多的人。”接下来,他还希望尝试社区管理模式,通过定点定期培训社区医生,把自己专做颈椎病10年的治疗理论和经验传授出去。尽管目前还属于单打独斗的阶段,但林定坤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大家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进而慢慢影响决策层给予支持,“作为一名中医,能影响到决策层重视中医,重视社区管理的作用,也算是达到古人所谓上医医国的目的吧!”
壮士留步,戳进往期内容链接
●我该如何救赎,被仇恨绑架的人生
●7招对付产后腰痛
●“关于爱情”“花钱买刺激”
●一位男科医生眼中的前列腺按摩
●性爱三十六计之暗渡陈仓
●爱情疲惫期的吻
●婚姻告急时,老公患上夺命腹泻
治好白癜风需要多少钱昆明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