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广医二院”,健康同行!
今天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请问:下图症状需要去哪个科室就诊?
A皮肤科;B疼痛科
公布答案:这个看起来像皮肤病的带状疱疹,实际上,就诊的科室可以是疼痛科。
为什么?详细解读送上。
01带状疱疹究竟是什么鬼?
它是长大了也会出的“水痘”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而悲惨的人类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惟一宿主,儿童时期被感染时,抵抗力差的就会发“水痘”,但是成年再发病时,就是“带状疱疹”了,这颗痘痘走出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了。
靠“神经”作怪
这个狡猾的病毒,长期在感染者的脊髓神经后角,后根神经节(这个听不懂就算了,我知道就行)的神经元内搞地下潜伏工作,只有接到指令(例如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就跳出来反动暴乱了,并沿神经纤维这趟高速公路移至皮肤,使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于是皮肤上就出现红疹水疱了,神经就开始异常放电产生疼痛了。
痛不欲生
皮疹一般都是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很是专一。发病部位依次为胸腹部、颈部、头面和腰腿部的神经支配区域。
神经痛的特点非常典型,一般呈现针刺样,火烧样,闪电样疼痛,有的患者还伴有超敏痛,不敢穿衣,不敢洗澡(没有比这个更惨的了)。
本病喜好成人,咳咳,我是说成年人患者群,而且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越高。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02不是说笑,它经常被误诊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带状疱疹很会掩饰。
明明是个“神经病”,但是呈现症状却在皮肤。
所以经常会误诊。
讲个患者的故事。
A是某公司高层(五十左右),平时工作十分搏命。为了一个项目可以带着团队连续加班昼夜不分,最近,A发现自己好像身体被掏空,不对,准确的说是胸口痛,还有点儿乏力。医院。
胸片,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谱,啥也没查出来,疼痛却愈演愈烈,轻轻一碰,都要老命,而且没过几天,A发现胸前后背一片灿烂,米粒大小的红色水疱跟一条绶带似的披挂上身。(带状疱疹吓起人来,连自己都怕)
医院的时候,皮肤已经不敢接触衣物了。这么明显皮肤问题,该去皮肤科吗?医院导医有起码的常识,那A一定会被送到疼痛科的诊室。
神经痛显著者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及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需加注意。
此外,它容易跟其它几种疾病混淆:
它跟单纯疱疹的区别在于,后者好发于皮肤与黏膜交接处(如嘴角),分布无一定规律,水疱较小易破,疼痛不剧烈,通常在同一部位,多次复发。
它也可能与接触性皮炎混淆,但后者多有接触史,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与接触部位有关,常有烧灼、剧痒,而无神经痛。
敲黑板:
超过一个月,过了急性期进入亚急性期的带状疱疹治疗难度已经提高,而超过三个月时,就发展到后遗神经痛了,这厮目前仍然被称为世界难题,可以媲美数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了。疼痛科医生每次收治从其它科过来,久治不愈的患者时,都是痛心疾首,捶胸顿足。
所以,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自己都搞不清是什么病,但是已经遭遇剧烈疼痛了,请先挂疼痛科,让医生来诊断。
03医生支招
治疗带状疱疹,我们的口号是:更早,更快,更足。
早期的带状疱疹关键在于抗病毒,营养神经,足量镇痛,快速把疼痛扼杀在摇篮里,疼痛科可以提供专业的用药方案,并配合臭氧大自血消炎镇痛,营养神经。同时在影像引导下进行神经消炎等微创治疗。
对于疼痛剧烈的,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患者,可以考虑临时的脊髓电刺激,放电极在脊髓背面,感觉神经传入的地方,挡住疼痛信号上传至大脑,并且可以调节交感神经,改善神经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有效减少了后遗神经痛的形成。
至于预防,前文已经说过引发带状疱疹的原因,所以东少爷也在此给大家提几个醒:
?保持皮肤干净清爽。(勤洗澡尤其是换季时间)
?作息规律,不要熬夜。(病毒最喜欢修仙的骚年)
?合理饮食,不要吃太过刺激的东西。(这点可能我自己也做不到)
?勤加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跟我一起来健身吧)
PS:现在香港有带状疱疹病毒的疫苗,有条件的小伙伴可以去注射。(顺便去血拼一下,心情好了,免疫力就强了)
——————————————————————
本期博主:广州医院疼痛科主治医生、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疼痛瘙痒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疼痛分会秘书,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分会委员。
主要从事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关节炎,肌肉软组织损伤,术后疼痛综合征等慢性疼痛诊疗;擅长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松解,B超及X线引导下肌肉关节、神经及椎间盘微创治疗。
微博:药师东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