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胸椎椎管里长满痛风石,29岁小伙险

痛风是现代社会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当高尿酸血症持续存在,尿酸盐结晶形成并沉积,即可形成痛风石。痛风石常见于足跖趾关节背侧,肘后、耳廓、足跟、膝前也很常见,但出现在椎管内者罕见。

29岁小伙胸椎椎管里长满“小石子”

29岁的小黄,8年前出现双侧膝关节疼痛,尤其最近疼痛加重,双下肢无力,慢慢走路都困难。曾在多地检查,以为是双膝骨性关节炎。

7月17日,小黄医院就诊。脊柱外科主任李辉接诊后,结合他的入院检查以及病史,考虑是胸椎管占位性病变并脊髓损伤,如不及时手术,再发展下去,就有可能瘫痪。

李辉主任介绍,小黄住院后,经详细检查,诊断为胸10-11节段椎板、关节突、椎管内痛风结节形成并脊髓压迫症(FrankelB级);双膝关节骨关节炎;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

目前小黄已出现脊髓压迫、神经损伤情况,双下肢肌力减弱、皮肤感觉减退等体征,存在明显手术指征,需行手术治疗清除病灶、恢复脊柱椎体序列及稳定性,解除硬脊膜、脊神经根卡压情况,避免神经进一步损伤,为神经恢复提供有利的空间,避免出现脊柱畸形、截瘫等并发症。

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脊柱外科为小黄进行了“胸椎椎管病灶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小黄的椎管里被大量“痛风石”占据,与硬膜囊粘连明显。

椎管内痛风石拖延病情可致瘫痪李辉主任介绍,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全身疾病,尿酸盐易沉积在关节、滑囊、肌腱、韧带、肾脏等组织。痛风性关节炎首次发作一般累及一个关节,最常被累及的是脚趾关节,其次是足背、足跟、踝、膝等关节。急性期一般的表现为疼痛,局部红肿,如果发现关节有类似石头(痛风石)的改变,医院的内分泌代谢专科治疗,控制疾病发展。

而像小黄这样,通风石发生于胸椎的情况比较罕见。根据典型的痛风发作、血清尿酸增高及体表痛风结节,结合影像学检查,外周关节的痛风诊断较为容易。胸椎、脊柱痛风因为体表看不见痛风结节,通常不具备外周痛风性关节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且需要与多种脊椎病鉴别,因此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

李辉表示,若明确椎管内的占位为痛风石,应早期通过饮食调节、药物等手段,综合抗痛风治疗;若已压迫脊髓,出现四肢麻木、无力等症状,考虑椎管内痛风石形成,应及时进行手术,以免拖延病情导致瘫痪。痛风的急性发作及可能伴发的椎体不稳,均可能造成脊髓的损伤,还可出现畸形、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症,而神经损害时间越长,术后恢复时间可能越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okq.com/byjj/11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